會計28-08歸納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其他試題

【選擇題】

C01.有關全部成本法和變動成本法之比較,

 

變動成本法

全部成本法

①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製造費用是否為產品成本?

②是否需要計算生產數量差異?

需要

不需要

③存貨水準增加時,何法計算而得之淨利較大?

較小

較大

④影響成本-數量-利潤關係的因素為何?

銷量

銷量、產量、產能水準

下列何者正確? (A)僅①②③ (B)僅①②④ (C)僅①③④ (D)僅②③④。[106地方三等成會]

變動成本法無固定成本,不需要計算生產數量差異。全部成本法有固定成本,需要計算生產數量差異。

 

A02.戊公司今年開始營運,生產12,000單位產品,售出10,000單位,每單位售價為$100。該公司採用全部成本法,今年度投入直接原料$120,000,變動加工成本$240,000,固定製造費用$180,000,固定銷管費用$240,000。若改為變動成本法,對該公司今年稅前淨利有何影響? (A)減少$30,000 (B)增加$42,000 (C)增加$70,000 (D)減少$70,000[106退役三等成會]

單位直接原料成本=$120,000÷12,000=$10

單位變動加工成本=$240,000÷12,000=$20

單位固定製造費用=$180,000÷12,000=$15

全部成本法=($100-$10-$20-$15)×10,000-$240,000=$310,000

變動成本法=($100-$10-$20)×10,000-$180,000-$240,000=$280,000

稅前淨利減少=$310,000-$280,000=$30,000

另解:$15×(12,000-10,000)=$30,000

 

C03.甲公司今年開始營業,產銷單一產品。該公司今年度出售10,000單位產品,其變動成本為每單位$9,其中有$1為變動銷售費用。若每單位產品生產成本在歸納成本法(absorption costing)下為$11,歸納成本法下所產生淨利較變動成本法多$3,600,試問該公司今年度生產多少單位產品? (A)8,200單位 (B)8,800單位 (C)11,200單位 (D)11,800單位。[106退役三等成會]

單位固定製造費用=$11-($9-$1)=$3

$3×(產量-10,000)=$3,600,產量=11,200單位

 

B04.甲公司今年度預計固定製造費用$300,000,預計生產數量為30,000單位。實際資料如下:銷售量30,000單位,生產量29,000單位,期末存貨3,000單位。甲公司採用變動成本法下之淨利為$120,000,若改採全部成本法,則淨利為何? (A)$90,000 (B)$110,000 (C)$130,000 (D)$150,000[106高考三級成會]

單位固定製造費用=$300,000÷30,000=$10

期初存貨=3,000+30,000-29,000=4,000單位

全部成本法淨利=$120,000-$10×4,000+$10×3,000=$110,000

 

B05.甲公司成立於X1年,平時採用變動成本法,X1年年底時為了改採全部成本法,作了下列調整分錄:

 銷貨成本  500,000

 製成品存貨 100,000

   固定製造費用600,000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X1年全部成本法淨利較變動成本法淨利多$500,000 (B)X1年全部成本法淨利較變動成本法淨利多$100,000 (C)X1年全部成本法淨利較變動成本法淨利少$100,000 (D)X1年全部成本法銷貨成本較變動成本法多$500,000[107高考三級成會]

變動成本法將固定製造費用全部認列為期間成本。

 

C06.下表資料為甲公司今年度採用A方法及B方法所求得的存貨資料:

 

A方法

B方法

期初存貨

$200,000

$160,000

期末存貨

120,000

110,000

(A)A方法為產出成本法(throughput costing)B方法為變動成本法(variable costing) (B)A方法為變動成本法(variable costing)B方法為全部成本法(absorption costing) (C)A方法為全部成本法(absorption costing)B方法為變動成本法(variable costing) (D)A方法為產出成本法(throughput costing)B方法為全部成本法(absorption costing)[107會計師成會]

全部成本法包含固定製造費用,故存貨餘額會大於變動成本法及超變動成本法。

產出成本法又稱超變動成本法,只考量直接材料成本,故期末存貨餘額一定最低。

 

C07.甲公司生產單一產品,單位成本如下:直接材料$5,直接人工$4,變動製造費用為$3,固定製造費用為$2。今年度期末存貨較期初存貨減少200單位,採用變動成本法時,淨利$50,000,若改採超變動成本法(super-variable costingthroughput costing),淨利為何? (A)$48,600 (B)$50,400 (C)$51,400 (D)$51,800[107鐵路三級成會]

超變動成本法單位成本只包含直接材料,淨利比變動成本法大。

變動成本法單位邊際貢獻=$50,000÷200=$250

超變動成本法淨利差異=($250+$4+$3)×200=$51,400

 

C08.甲法律事務所僱用12位全職律師與10位專業助理,專業人工成本與間接成本皆以律師與助理的專業人工小時數分攤,下列為當年度資訊:

 

預算

實際

間接成本

$270,000

$300,000

每位律師年薪

$100,000

$110,000

每位專業助理年薪

$29,000

$30,000

專業人工小時總數

50,000專業人工小時

60,000專業人工小時

某客戶使用了200個專業人工小時,若採用實際成本法,則應分攤給該客戶之成本為何? (A)$7,480 (B)$6,960 (C)$6,400 (D)$5,000[108地方三等成會]

分攤成本=($300,000+$110,000×12+$30,000×10)×200/60,000=$6,400

 

C09.甲公司採全部成本法計算營業利益,固定製造費用分攤率為每單位$25,營運第二年度期初存貨及期末存貨分別為500450單位。若第二年度採用變動成本法下的營業利益為$30,000,則全部成本法之下的營業利益為何? (A)$17,500 (B)$18,750 (C)$28,750 (D)$31,250[108地方三等成會]

全部成本法營業利益=$30,000-$25×(500-450)=$28,750

 

B10.甲公司本月份營業資料如下:

期初存貨

20單位

生產單位

80單位

銷售單位

100單位

每單位售價

$40

每單位變動製造成本

$15

營業費用(全部屬於固定性質)

$400

固定製造費用總額

$600

平均單位固定製造費用

$7.5

計算該公司採用全部成本法或變動成本法下各自之營業利益為何? (A)全部成本法$1,250,變動成本法$1,400 (B)全部成本法$1,350變動成本法$1,500 (C)全部成本法$1,400,變動成本法$1,500 (D)全部成本法$1,400,變動成本法$1,600[108地方四等成會]

全部成本法:($40-$15-$7.5)×100-$400=$1,350

變動成本法:($40-$15)×100-$400-$600=$1,500

 

C11.甲公司產銷單一產品,其X1年之期末存貨較期初存貨增加5,000單位,單位固定製造費用為$2。該公司以間接法編製現金流量表,若不考慮所得稅因素,則其於全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下,來自營業活動現金流量金額之差異為何? (A)全部成本法高於變動成本法,差異為$10,000 (B)全部成本法低於變動成本法,差異為$10,000 (C)全部成本法等於變動成本法,差異為$0 (D)條件不足,無法確定。[108退役三等成會]

長期而言,產銷趨於平衡,全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合計淨利相差有限。

 

C12.某公司所有的營業活動皆在一棟大樓進行,該公司按直線法計算折舊費用,並將大樓的折舊費用分攤至三類活動,比例如下:銷售活動20%、行政管理活動35%、製造活動45%。今年度公司的銷售量為產量的60%,則今年度的綜合損益表應認列多少百分比的大樓折舊費用? (A)45% (B)55% (C)82% (D)100%[108退役四等成會]

折舊百分比=45%×60%+20%+35%=82%

 

C13.木柵公司根據變動成本法所計算的淨利為$100,000,當期期初存貨5,000件,期末存貨5,500件。假設固定製造費用分攤率為每件$4,若其他條件不變,則採全部成本法之淨利是多少? (A)$98,000 (B)$100,000 (C)$102,000 (D)$104,000[108會計師成會]

全部成本法淨利=$100,000+$4×(5,500-5,000)=$102,000

 

C14.宜蘭公司本年度製造成本及相關資料如下:

單位售價

$150

每單位固定製造成本(基於當期生產數量所求得)

$40

每單位變動製造成本

$20

每單位變動銷管費用

$30

固定銷管費用

$52,000

生產數量

15,000單位

銷售數量

12,000單位

試問該公司本年度在變動成本法(variable costing)與全部成本法(full costing)下之損益兩平點銷售量之差異數為多少? (A)3,653 (B)4,653 (C)5,653 (D)6,653[108會計師成會]

變動成本法:($150-$20-$30)Q-$40×15,000-$52,000=0Q=6,520

全部成本法:($150-$40-$20-$30)Q-$52,000=0Q=867

損益兩平點銷售量差異數=6,520-867=5,653

 

D15.下列有關相對績效評估(rela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之敘述,何者錯誤? (A)可去除共同不可控制因素之影響 (B)良好的相對績效評估方式,具有激勵經理人努力的動機 (C)是與組織內部或外部的同儕績效作比較 (D)風險規避經理人較偏好以相對績效評估結果為依據的獎酬制度。[108會計師成會]

風險規避經理人較偏好為企業創造利潤的獎酬制度。

 

C16.變動成本法與全部成本法之主要差異為何? (A)對固定行銷成本之會計處理不同 (B)對變動製造費用之會計處理不同 (C)是否將固定製造費用列為期間成本 (D)是否將固定銷管成本列為期間成本。[109地方三等成會]

變動成本法將固定製造費用列為期間成本。全部成本法將固定製造費用列為產品成本,包含在期末存貨中。

 

A17.乙公司生產單一產品,下列為公司營運第一年度的部分營業資訊:

生產單位數

100,000

出售單位數

75,000

每單位直接材料

$20

每單位直接人工

$4

每單位變動製造費用

$1

固定製造費用

$750,000

每單位變動銷售與管理費用

$6

固定銷售與管理費用

$270,000

每單位售價為$60,假設沒有價格、效率與支出差異。試問全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之營業利益差異為何? (A)全部成本法較變動成本法營業利益高出$187,500 (B)變動成本法較全部成本法營業利益高出$187,500 (C)全部成本法較變動成本法營業利益高出$375,000 (D)變動成本法較全部成本法營業利益高出$375,000[109高考三級成會]

全部成本法營業利益=($60-$20-$4-$1-$750,000÷100,000-$6)×75,000=$1,612,500

變動成本法營業利益=($60-$20-$4-$1-$6)×75,000-$750,000=$1,425,000

全部成本法較變動成本法營業利益高出=$1,612,500-$1,425,000=$187,500

 

D18.甲律師事務所有12位合夥律師與10位助理,直接與間接成本依合夥律師與助理的專業人工小時數計算,下列為某年度資訊:

 

預算

實際

間接成本

$270,000

$300,000

律師年薪(每位)

$100,000

$110,000

助理年薪(每位)

$29,000

$30,000

專業人工小時數合計

50,000直接人工小時

60,000直接人工小時

實際成本法下,若對某客戶的服務需200個直接人工小時,則該批服務的成本為何? (A)$5,000 (B)$6,960 (C)$7,480 (D)$6,400[109普考成會]

實際成本=$300,000+$110,000×12+$30,000×10=$1,920,000

服務成本=$1,920,000÷60,000×200=$6,400

 

C19.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在變動成本法(variable costing)下,單位產品成本會受生產數量變動之影響 (B)在變動成本法下,損益表依邊際貢獻基礎編製時,變動銷管成本計入存貨成本中 (C)在全部成本法(absorption costing)下,即使銷售額較上期增加,售價及營業成本不變,營業淨利仍有可能較上期減少 (D)變動成本法可便利企業編製對外損益表。[109會計師成會]

(A)單位變動成本固定。(B)邊際貢獻=銷貨收入-變動成本=銷貨收入-(變動製造成本+變動銷管費用),不計入存貨成本中。(D)綜合損益表僅供對內。

 

C20.甲公司在X1年共銷售12,000單位的產品,每單位平均售價$20、直接材料$4、直接人工$1.60、變動製造費用$0.40、變動銷售成本$2,每年的固定成本有$12,000與銷售活動相關,有$84,000與銷售活動無關,則該公司的邊際貢獻(contribution margin)為何? (A)$60,000 (B)$132,000 (C)$144,000 (D)$156,000[109會計師成會]

邊際貢獻=($20-$4-$1.6-$0.4-$2)×12,000=$144,000

 

D21.某公司製造商品的產能為2,000單位,當月月初有存貨480單位,當月份生產1,800單位,並以每單位$1,600出售2,100單位,當月固定製造成本為$600,000,每單位變動製造成本為$750,固定行銷費用為$244,000,每單位變動行銷成本為$50,期初存貨的單位成本與當月製造之存貨成本相同,試問全部成本法及變動成本法下之損益兩平銷售數量各為何? (A)全部成本法:120單位;變動成本法:750單位 (B)全部成本法:552單位;變動成本法:992單位 (C)全部成本法:580單位;變動成本法:900單位 (D)全部成本法:608單位;變動成本法:1,055單位。[109鐵路三級成會]

全部成本法

單位固定製造成本=$600,000÷2,000=$300

固定製造成本不利差異=$300×(2,000-1,800)=$60,000

($1,600-$300-$750-$50)×Q-$244,000-$60,000=$0Q=608單位

變動成本法

($1600-$750-$50)×Q-$244,000-$600,000=$0Q=1,055單位

 

【綜合題】

【地方四等成會106-2】仁愛公司製造競賽遊戲用搖桿,採用正常成本法,以直接製造人工成本分攤製造費用。20X1年資料如下︰

預計製造費用

$180,000

實際製造費用

$207,000

預計直接製造人工成本

$480,000

實際直接製造人工成本

$522,000

20X11231日之存貨餘額為:

帳戶

期末餘額

各帳戶期末餘額之直接製造人工成本

在製品

$67,600

$22,800

製成品

211,250

54,720

銷貨成本

566,150

150,480

試求:()計算20X1年少分攤或多分攤製造費用之金額。

製造費用分攤率=$180,000÷$480,000=0.375

已分攤製造費用=$522,000×0.375=$195,750

少分攤製造費用=$207,000-$195,750=$11,250

()計算20X1年在製品、製成品及銷貨成本之期末餘額,採用下列方法處理少分攤或多分攤製造費用:

1.根據在製品、製成品及銷貨成本之20X1年期末餘額(比例分配前)比例分配。

 

期末餘額

比例

分攤金額

在製品

$67,600

0.08

$900

製成品

211,250

0.25

2,812.5

銷貨成本

566,150

0.67

7,537.5

合計

$845,000

1

$11,250

2.根據在製品、製成品及銷貨成本之20X1年期末餘額中之已分攤製造費用金額(比例分配前)比例分配。

 

製造費用

分攤率

已分攤製造費用

比例

分攤金額

在製品

$22,800

0.375

$8,550

0.1

$1,125

製成品

54,720

0.375

20,520

0.24

2,700

銷貨成本

150,480

0.375

56,430

0.66

7,425

合計

 

 

$85,500

1

$11,250

 

【普考成會106-1】請說明為何變動成本法(variable costing)主張者批評存貨以全部或吸納成本法(full costing or absorption costing)處理會給予公司盈餘操弄空間之主要論點。

全部成本法,將固定製造費用列為產品成本,管理者可透過調整產量,將未出售產品所分攤之固定製造費用列於資產負債表之存貨中,而減少綜合損益表認列之費用,致使淨利增加。

變動成本法,將固定製造費用以期間成本認列於綜合損益表中,管理者唯有努力產銷產品,才能提高淨利。

變動成本法主張者批評,以全部成本法處理,會使公司有盈餘操弄的空間。

 

【會計師成會106-1】甲文具公司生產鋼筆,採用實際成本法,以實際產量為製造費用之分攤基礎。每年固定製造費用及固定銷管費用分別為$42,000$20,000。營運第一至二年生產及銷售資料如下:

 

第一年

第二年

銷售數量

2,500

2,500

生產數量

3,000

2,000

依據歸納成本法(absorption-costing)編製之第一至二年損益如下:

 

第一年

第二年

銷貨收入

$125,000

$125,000

減:銷貨成本:

 

 

 期初製成品存貨

$0

$10,500

 製成品成本

63,000

56,000

 可供銷貨商品

$63,000

$66,500

 期末製成品

10,500

0

 銷貨成本

$52,500

$66,500

銷貨毛利

$72,500

$58,500

銷管費用

45,000

54,000

淨利

$27,500

$4,500

若改以變動成本法(variable-costing)編製損益表。試求:

()第二年變動成本法下銷貨成本中之變動成本及銷管費用中之變動成本。

第二年單位變動製造成本=($56,000-$42,000)÷2,000=$7

銷貨成本中之變動成本=$7×2,500=$17,500

銷管費用中之變動成本=$54,000-$20,000=$34,000

()第二年變動成本法下銷貨成本中之固定成本及銷管費用中之固定成本。

變動成本法下,固定製造費用視為期間成本,銷貨成本中之固定成本=$0

銷管費用中之固定成本=$20,000

 

【關務三等成會108-4】臺北公司係一組合家用住宅之公司,採分批成本制度,設有兩個直接成本類別(直接材料及直接人工),以及一個間接成本庫(組裝支援)。分攤組裝支援成本,係採直接人工小時。臺北公司於201712月預計2018年之組裝支援成本為$8,000,000,直接人工160,000小時。2018年,臺北公司L型及M型之住宅開工並完成,年底比較其成本如下:

 

L

M

建造期間

20182~6

20185~10

直接材料

$106,650

$127,970

直接人工

$36,276

$41,750

直接人工小時

900小時

1,000小時

臺北公司依合約支付直接材料及直接人工,故當直接材料或直接人工耗用時,就可知曉其成本。2018年,實際發生之組裝支援成本計$7,650,000,實際共耗直接人工170,000小時。

試作:()計算預計間接成本分攤率,以及實際間接成本分攤率。兩者為何會有差異?

預計間接成本分攤率=$8,000,000÷160,000=$50

實際間接成本分攤率=$7,650,000÷170,000=$45

∵預計間接成本分攤率是201712月預計,而實際間接成本分攤率依2018年實際情況計算。

∴產生差異

()在使用正常成本法及實際成本法下,L型及M型之批次工作總成本,分別為若干?

 

正常成本制

實際成本法

L型

$50×900=$45,000

$45×900=$40,500

M

$50×1,000=$50,000

$45×1,000=$45,000

合計

$95,000

$85,500

()臺北公司較偏好正常成本法,而非實際成本法。理由何在?

正常成本法使用預計數的概念:

1.事前的預計程序通常具有規劃未來的功能。

2.使用預計分攤率的金額,若與實際成本不同,可分析差異原因,具有控制的功能。

3.在產品製成前,即可預計成本,提高資訊時效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會計28-01成本分類-公職試題

會計28-06混合成本制與作業基礎成本制-公職試題

會計28-05分步成本制-公職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