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28-05分步成本制-公職試題

【選擇題】

B01.丁公司只生產單一產品,產品成本的計算採用先進先出分步成本制,當期的生產資訊如下表所列:

 

數量

直接材料成本

加工成本

期初存貨

5,000

$4,800

$3,120

當期開始投入生產

22,000

$25,000

$56,000

期末存貨

3,000

 

 

所有的直接材料都是在生產過程最初開始時投入,期初存貨的完工比例30%,而期末存貨的完工比例為50%。當期完工轉出的產品其成本應為何?(計算約當單位成本時請四捨五入至小數點後第二位) (A)$91,200 (B)$82,005 (C)$80,570 (D)$71,055[108地方四等成會]

製成品=5,000+22,000-3,000=24,000

約當產量

材料:24,000+3,000-5,000=22,000

加工:24,000+3,000×50%-5,000×30%=24,000

單位成本

材料:$25,000÷22,000=$1.14

加工:$56,000÷24,000=$2.33

完工轉出產品成本=$2.33×5,000×(1-30%)+($1,14+$2.33)×(24,000-$5,000)+$4,800+$3,120=$82,005

 

B02-1.若甲公司採加權平均法之分步成本制,下列為其產品生產工序中最終加工部門之本期數量資料:

期初在製品(1/2完工,含加工成本$34,240)

800單位

前部轉入

3,000單位

損壞品

500單位

期末在製品(1/3完工)

900單位

該部門所有損壞均發生於完工後,正常損壞品單位為完成品單位的10%,以計算約當單位時省略正常損壞品的方式,將正常損壞成本分攤至在製品、完成品與非常損壞品。若本期發生加工成本$143,360,則本期完成品之加工成本為何? (A)$133,200 (B)$144,000 (C)$146,520 (D)$158,400

約當產量=800×1/2+2,000+500+900×1/3=3,200

單位成本=($34,240+$143,360)÷3,200=$55.5

完成品數量=800+3,000-500-900=2,400

非正常損壞品數量=500-2,400×10%=260

期末在製品完工數量=900×1/3=300

完成品成本=$55.5×2,400+$55.5×240×[2,400/(2,400+260+300)]=$144,000

B02-2.承上題,若甲公司採先進先出法之分步成本制,則本期完成品之加工成本為何? (A)$116,160 (B)$123,840 (C)$128,448 (D)$137,280[108退役三等成會]

完工製成品=800×1/2+(3,000-500-900)=2,000

約當產量=800×1/2+2,000+500+900×1/3=3,200

本期生產單位加工成本=$143,360÷3,200=$44.8

本期完成品加工成本=$44.8×2,000+$34,240=$123,840

 

B03.甲公司生產電腦光碟。直接材料在生產結束時投入,某年度8月份資料如下:期初在製品存貨150,000單位(轉入成本100%完工;直接材料0%投入;加工成本90%完工);本期轉入450,000單位;完工並轉出400,000單位;期末在製品存貨200,000單位(轉入成本100%完工;直接材料0%投入;加工成本65%完工)。若採用分步成本制先進先出法,則加工成本約當單位數為何? (A)410,500單位 (B)395,000單位 (C)350,000單位 (D)300,000單位。[108退役四等成會]

 

 

 

約當單位數

 

 

轉入成本

直接原料

加工成本

期初在製品(0%,100%,10%)

150,000

0

150,000

15,000

本期投入且完工(100%,100%,100%)

250,000

250,000

250,000

250,000

期末在製品(100%,0%,65%)

200,000

200,000

0

130,000

合計

600,000

450,000

400,000

395,000

 

A04.某公司採用分步成本制計算產品成本,該公司只生產一種產品。甲材料是在生產過程的最開始時投入,乙材料則是在產品50%完工時投入。該公司的期末存貨有6,000單位,完工比例為30%。期末存貨中所包含的甲材料與乙材料的約當單位數分別為何? (A)甲材料6,000單位;乙材料0單位 (B)甲材料6,000單位;乙材料1,800單位 (C)甲材料1,800單位;乙材料3,000單位 (D)甲材料1,800單位;乙材料6,000單位。[108普考成會]

甲材料6,000單位。乙材料在50%完工時才投入,而完工比例30%,故為0單位。

 

C05.有關分批成本制與分步成本制的差異,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分批成本制適用於產品間沒有差異的產業;分步成本制適用於產品間有其獨特性之產業 (B)分批成本制適用於產品間差異不大,且不是以批次生產的產品;分步成本制適用於具有獨特性且大量生產的產品 (C)分步成本制適用於產品之間無差異的產業;分批成本制適用於產品之間差異大、有其獨特性之產業 (D)分批成本制多適用於製造業;分步成本制多適用於買賣業。[109地方三等成會]

分批成本制:又稱為訂單成本制度,依製造批次計算成本,適用於客製化、異質性產品。如:營造業、傢俱業、印刷業。

分步成本適用於大量、連續生產、同質性產品。如:紡織業、水泥業、飲料業。

 

D06.分步成本制下,計算部門轉出成本時,下列何種狀況將使得採用加權平均法與採用先進先出法的計算結果沒有差異? (A)當期初存貨與期末存貨單位數相同時 (B)當期初存貨與期末存貨,直接材料與加工成本之完工比例相同時 (C)當無期末存貨時 (D)當無期初存貨時。[109地方四等成會]

加權平均法:期初存貨成本加入本期成本中。先進先出法:僅包含本期成本。

當無期初存貨時,兩種方法的計算結果沒有差異。

 

C07.丙公司採用分步成本制,直接材料是在生產開始時投入,而加工成本則在生產過程中平均投入,依據丙公司今年三月份的會計紀錄,期初存貨為零,直接材料的總約當單位數為6,000,加工成本的總約當單位數為4,800,當月份才開始生產並於當月份完工的產品數量為4,000。三月份期末存貨的完工百分比為何? (A)20% (B)30% (C)40% (D)50%[109地方四等成會]

直接材料期末數=6,000-4,000=2,000

期末存貨完工百分比=(4,800-4,000)÷2,000=40%

 

C08.當企業之檢驗點設在完工程度20%時,如某期間之期初在製品完工程度為30%,而期末存貨完工程度為40%,請問下列對正常損壞品成本之分攤方式,何者錯誤? (A)期初在製品不須分攤 (B)本期投入且完成單位須分攤 (C)本期完成單位均須分攤 (D)期末在製品須分攤。[109高考三級成會]

正常損壞品由本期完好品分攤。(A)(C)期初在製品在前期已完成,不須分攤。(B)本期投入且完成單位,須分攤。(D)期末在製品完工程度為40%,已過檢驗點,須分攤。

 

B09.有關分步成本制的加權平均法與先進先出法之比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加權平均法只計算本期會計期間投入的單位成本,可平穩各期單位成本 (B)當期初存貨水準接近0,二者的已完工成本差異也會縮小 (C)在物價上漲時,採用加權平均法使銷貨成本較低 (D)在物價下跌時,採用先進先出法使營業利益較高。[109高考三級成會]

(A)加權平均法單位成本包含期初存貨成本。(C)物價上漲,加權平均法的銷貨成本較高。(D)物價下跌,先進先出法的銷貨成本較高,營業利益較低。

 

B10.甲公司採用加權平均法進行分步成本制。生產過程第一步發生在部門A,其3月份之生產資料如下:

 

材料成本

加工成本

期初在製品

$4,000

$3,000

三月份投入成本

$20,000

$16,000

約當單位成本

完工並轉出次一部門單位數

90,000單位

期末在製品單位數

10,000單位

材料在製程開始時投入,加工成本在製程中均勻投入。期末在製品中加工成本完工程度50%,則期末在製品成本為何? (A)$4,400 (B)$3,400 (C)$2,200 (D)$1,700[109普考成會]

直接材料

約當產量=90,000+10,000=100,000

單位成本=($4,000+$20,000)÷100,000=$0.24

加工成本

約當產量=90,000+10,000×50%=95,000

單位成本=($3,000+$16,000)÷95,000=$0.2

期末在製品成本=$0.24×10,000+$0.2×10,000×50%=$3,400

 

C11.甲公司採用分步成本制度計算產品成本,其第一生產部門三月份之成本資料如下:

 

材料

人工

製造費用

月初在製品

$12,000

$14,160

$4,450

本月開始生產

150,000

120,000

98,750

(1)材料於生產開始時全部投入,人工及製造費用於製造過程中均勻發生。

(2)若採加權平均法,則材料與加工成本之約當產量分別為27,00025,800單位。

(3)若採加權平均法,本月轉入下一生產部門成本為$364,800

(4)若採先進先出法,則人工之單位成本為$4.80

(5)期初在製品之完工程度為40%,無損失單位發生。

試問第一生產部門三月份之期初在製品數量為何? (A)800 (B)1,200 (C)2,000 (D)3,000[109會計師成會]

(2)材料約當產量=完成品+期末在製品=27,000

加工約當產量=完成品+期末在製品×完工比例=25,800

材料約當產量單位成本=($12,000+$150,000)÷27,000=$6

加工約當產量單位成本=($14,160+$120,000+$4,450+$98,750)÷25,800=$9.2

(3)完成品數量=$364,800÷($6+$9.2)=24,000

代入(2),期末在製品數量=3,000,期末完工比例=60%

(4)人工單位成本=$120,000÷(25,800-期初在製品數量×40%)=$4.8,期初在製品數量=2,000

 

A12.甲公司採用先進先出法之分步成本制計算產品單位成本,產品生產過程中,直接原料於製程之初投入80%,製程70%時投入另外20%。加工成本則是在製程中平均投入。假設該公司今年期初有在製品存貨6,000單位,完工程度50%。期初在製品存貨直接原料成本為$102,000,加工成本為$72,000。本期投入生產42,000單位,本期期末在製品有10,800單位,完工程度65%,本期投入直接原料成本為$393,984,加工成本為$239,076。請問本期完工產品之成本為何? (A)$683,400 (B)$671,830 (C)$669,470 (D)$665,030[109鐵路三級成會]

加工成本平均投入:

期初在製品完工程度50%時,直接材料尚需投入20%,加工成本尚需投入50%

期末在製品完工程度65%時,直接材料已投入80%,加工成本已投入65%

直接材料約當產量=6,000×20%+(42,000-10,800)×100%+10,800×80%=41,040

加工成本約當產量=6,000×50%+(42,000-10,800)×100%+10,800×65%=41,220

先進先出法:

直接材料單位成本=$393,984÷41,040=$9.6

加工成本單位成本=$239,076÷41,220=$5.8

完工成本=$102,000+$72,000+$9.6×6,000×20%+$5.8×6,000×50%+($9.6+$5.8)×(42,000-10,800)=$683,400

 

C13.甲公司目前期初存貨的完工進度為75%,期末存貨的完工進度為80%,若其產品的檢驗點設於完工進度為55%(假設各年均一樣),則公司在加權平均法與先進先出法下,對正常損壞品之成本分攤,下列何者正確? (A)加權平均法與先進先出法下,期初存貨與期末存貨均需分攤 (B)加權平均法與先進先出法下,期初存貨需分攤,期末存貨不需分攤 (C)加權平均法下,期初存貨與期末存貨均需分攤,先進先出法下,期初存貨不需分攤,期末存貨需分攤 (D)加權平均法下,期初存貨與期末存貨均不需分攤,先進先出法下,期初存貨需分攤,期末存貨不需分攤。[109鐵路三級成會]

先進先出法,期初存貨已通過檢驗點,損壞皆為本期發生,由本期通過檢驗點之產品分攤。加權平均法,無期初存貨問題。

 

B14.甲公司採用分步成本制度之加權平均法,公司製造一種需要通過兩道加工程序的高品質材料,第一個加工部門本月份期初存貨200單位,期初存貨相關資料如下:

 

成本

完工百分比

材料成本

$3,000

75%

加工成本

$2,700

40%

本月份開始加工7,000單位,6,700單位在本月份轉入第二個部門,本月份第一個部門發生的材料成本為$132,000,加工成本為$219,100。期末存貨材料已投入90%,加工成本完工程度為45%。試問第一個部門本月份轉出下一個部門的材料成本最接近下列何者? (A)$119,539 (B)$126,503 (C)$129,214 (D)$135,000[110地方三等成會]

期末存貨=200+7,000-6,700=500

約當產量=6,700+500×90%=7,150

轉出材料成本=($3,000+$132,000)×6,700/7,150=$126,503

 

C15.甲公司生產單一類型鋼鐵,本期資料如下:

 

單位

材料成本

加工成本

期初存貨

3,000

$4,500

$5,400

本期開工生產

20,000

32,000

78,200

期末存貨

2,500

 

 

材料在生產過程開始時投入,加工成本在生產過程均勻發生,期初存貨中加工成本有40%的完工程度,期末存貨中加工成本有30%的完工程度。該公司採用分步成本制加權平均法。當期完工並轉出的產品成本總額為何?(四捨五入至小數點後兩位) (A)$107,010 (B)$109,440 (C)$113,160 (D)$120,100[110地方四等成會]

 

單位

材料成本

加工成本

期初存貨

3,000

$4,500

$5,400

本期開工生產

20,000

32,000

78,200

 

23,000

$36,500

$83,600

完工轉出

20,500

20,500

20,500

期末存貨

2,500

2,500

750

 

23,000

23,000

21,250

單位成本

 

$1.59

$3.93

當期完工並轉出的產品成本總額=($1.59+$3.93)×20,500=$113,160

 

B16.戊公司使用加權平均分步成本制進行產品成本的計算,直接材料成本與加工成本都是在生產過程中平均發生。該公司當期的期初存貨為10,000單位,期末存貨為15,000單位,期末存貨的完工比例20%,該公司當期才開始投入生產的產品有30,000單位。期初在製品存貨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80,000,加工成本$250,000。當期投入的生產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200,000,加工成本$590,000。戊公司直接材料的約當單位成本為何? (A)$7 (B)$10 (C)$21 (D)$30[110退役四等成會]

直接材料成本=$80,000+$200,000=$280,000

約當產量=(10,000+30,000-15,000)×100%+15,000×20%=28,000

直接材料約當單位成本=$280,000÷28,000=$10

 

C17.採用加權平均分步成本制計算加工約當單位成本時,下列何者非為必要的資訊? (A)期初在製品的加工成本 (B)本期投入的加工成本 (C)期初在製品加工完工程度 (D)期末在製品加工完工程度。[110高考三級成會]

加權平均分步成本制可以不知期初在製品的完工比例。先進先出分步成本制須有期初在製品完工比例。

 

D18.當甲公司要將產品從組裝部門轉至測試部門時,其會計分錄為何? (A)借:存貨—組裝部門,貸:在製品—測試部門 (B)借:在製品—測試部門,貸:應付帳款 (C)借:在製品—測試部門,貸:製成品—組裝部門 (D)借:在製品—測試部門,貸:在製品—組裝部門。[110高考三級成會]

 

B19.A公司採分步成本制,正常損壞為完好產品的8%,公司的檢驗點於完工50%時進行。7月份期初在製品為2,000單位,完工程度為40%,期末在製品為1,500單位,完工程度為60%7月投入生產5,000單位,完工並轉出之完好品有4,500單位,7月份非常損壞單位數為何? (A)480 (B)520 (C)600 (D)680[110高考三級成會]

總損壞數量=(2,000+5,000)-(1,500+4,500)=1,000單位

正常損壞數量=(4,500+1,500)×8%=480單位

非常損壞數量=1,000-480=520單位

 

A20.乙公司採用分步成本制,10月份之生產數量表如下:

期初在製品

80單位(完工程度:材料90%,加工成本40%)

本期投入

500單位

本期完成轉出

460單位

期末在製品

120單位(完工程度:材料60%,加工成本30%)

該公司按先進先出法計算約當產量,材料在生產開始時投入,加工成本在生產過程中平均投入,則其材料及加工成本之約當產量依序各為何? (A)460單位及464單位 (B)532單位及496單位 (C)336單位及290單位 (D)290單位及345單位。[110普考成會]

材料約當產量=80×(1-90%)+(500-120)+120×60%=460

加工約當產量=460-80×40%+120×30%=464

 

C21.關於分步成本制,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只能在製造業使用 (B)可用來計算生產批次中,具個別差異產品的成本 (C)被企業用來計算大量生產,且外觀、功能皆相同的產品成本 (D)被企業在產量超過正常產能時使用。[110普考成會]

適用行業:大量、連續生產、同質性產品。如:紡織業、水泥業、飲料業。

成本計算:依製造程序或部門序逐步計算成本。

 

B22.甲公司採分步成本制,在估計期末在製品存貨完工比例時高估完工比例。此錯誤將影響①約當單位數的計算、②約當單位成本的計算、③分配至當期完工轉出產品的成本。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低估①、低估②、及高估③ (B)高估①、低估②、及低估③ (C)低估①、高估②、及高估③ (D)高估①、高估②、及低估③。[111地方三等成會]

約當單位成本=成本÷約當單位數

完工比例高估,①約當單位數高估,②約當單位成本低估,③完工轉出產品成本低估。

 

C23.甲工廠採分步成本會計制度,材料與加工成本皆於製程中均勻發生。如該廠X14月底有在製品存貨5,000單位(加工程度10%)5月份生產完成15,000單位,5月底有期末在製品存貨2,000單位(加工程度50%)。在先進先出法下,下列何者為5月份之加工約當產量? (A)13,500單位 (B)14,500單位 (C)15,500單位 (D)16,000單位。[111地方三等成會]

約當產量=15,000+2,000×50%-5,000×10%=15,500

 

C24.在分步成本制下,下列何者之產品單位成本在加權平均法與先進先出法下會相同? (A)有期初在製品,有期末在製品 (B)有期初在製品,無期末在製品 (C)無期初在製品,有期末在製品 (D)不可能有此情形。[111地方四等成會]

在無期初在製品時,加權平均法與先進先出法下,產品單位成本會相同。

 

D25.在分步成本制下,若在製造初始發生正常損壞應如何處理? (A)作為本期生產損失 (B)僅分攤給本期完成品 (C)僅分攤給本期在製品 (D)分攤給本期完成品及在製品。[111高考三級成會]

正常損壞由當期完工的產品與期末仍在製的產品共同吸收。

 

B26.甲公司製造運動用品,採用先進先出分步成本制,原料在製程一開始投入,加工成本在製程中均勻投入。8月份資訊如下:

 

單位數

原料成本

加工成本

期初在製品存貨(期初完工程度35%)

12,000

$14,250

$16,500

本期開始生產

52,000

$123,000

$167,500

期末在製品存貨(期末完工程度40%)

7,250

 

 

8月份完工轉出成本,最接近下列何者? (A)$285,978 (B)$295,350 (C)$382,510 (D)$615,625[111會計師成會]

 

單位數

原料

加工

 

期初(35%)

12,000

 

 

 

本期投入

52,000

 

 

 

 

64,000

 

 

 

完工轉出-期初

12,000

0

7,800

12,000×(1-35%)=7,800

完工轉出-本期

44,750

44,750

44,750

 

期末

7,250

7,250

2,900

7,250×40%=2,900

 

64,000

52,000

55,450

 

完工轉出成本=$123,000×44,750/52,000+$167,500×(7,800+44,750)/55,450+$14,250+$16,500=$295,341

 

B27.乙公司4月初有在製品6,000單位(完工程度60%)4月份計投入生產30,000單位,耗用直接原料$3,600,000,加工成本$2,880,0004月底之在製品為4,000單位(完工程度40%)。乙公司所有原料及加工成本均於製程中平均投入。在加權平均法之下,4月底的在製品成本為$345,6004月之期初在製品成本為何? (A)$667,600 (B)$777,600 (C)$877,600 (D)$977,600[111鐵路三級成會]

本期完工=6,000+30,000-4,000=32,000

直接材料與加工成本之平均單位成本=$345,600÷(4,000×40%)=$216

期初在製品成本+($3,600,000+$2,880,000)=$216×32,000+$345,600

期初在製品成本=$777,600

 

A28.甲公司採用加權平均法的分步成本制。其7月份的期初在製品為2,000單位(60%完工),期末在製品4,000單位(60%完工),本期投入30,000單位,若原料皆於開始生產時全部投入,加工成本均勻投入於生產過程,則7月份的加工成本的約當產量為何? (A)30,400 (B)36,600 (C)37,100 (D)38,000[111鐵路三級成會]

本期完工=2,000+30,000-4,000=28,000

加工成本約當產量=28,000+4,000×60%=30,400

 

D29.甲公司採分步成本制度,產品製造需先經過A部門,至B部門完工後才可供銷售。B部門於完工程度50%處設置檢驗點,期初無在製品存貨,本月完工轉出的完好品有2,000單位,期末在製品有500單位(完工程度60%)B部門本月份相關資料如下:

完工並轉出之完好產品成本

$100,000

正常損壞成本

$20,000

異常損壞成本

$6,000

期末在製品成本

$24,000

本期投入之總成本

$150,000

依據上述資料將B部門成本轉出至製成品,下列何者為認列相關損壞之分錄? (A)借記:製成品126,000;貸記:在製品-B部門126,000 (B)借記:製成品100,000,借記:異常損壞損失26,000;貸記:在製品-B部門126,000 (C)借記:製成品116,000,借記:製造費用6,000;貸記:在製品-B部門122,000 (D)借記:製成品116,000,借記:異常損壞損失6,000;貸記:在製品-B部門122,000[112地方三等成會]

 借:製成品    $116,000 [$100,000+$20,000×2,000/(2,000+500)]

  異常損壞損失    6,000

  貸:在製品-B部門$122,000


C30.有關分步成本制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分步成本制適用於具有獨特性且大量生產的產品 (B)工程顧問公司包含水利、水保、土木、大地、結構、環境工程、景觀工程、事務管理等專業,最適合採用分步成本制 (C)在分步成本制下,當計算部門轉出成本時,如沒有期初存貨時,採用加權平均法與採用先進先出法的計算結果並無差異 (D)在完工程度60%處設置檢查點,若該公司期末在製品存貨之完工程度為80%,則有關正常損壞及非常損壞皆應計入當期完工產品的成本之中。[112地方三等成會]

(A)分步成本制適用於大量、連續生產、同質性產品。如:紡織業、水泥業、飲料業。

(B)分批成本制適用於客製化、異質性產品。如:工程顧問公司、營造業、印刷業、傢俱業。

(D)非常損壞列為當期損益,不計入產品成本。

 

A31.關於分批成本制與分步成本制之相同點,下列何者錯誤? (A)2種制度都按部門累積產品成本 (B)2種制度的目的都是在計算產品成本 (C)2種制度都可用來計算財報的銷貨成本 (D)2種制度都使用原料、在製品與製成品3種存貨帳戶。[112地方四等成會]

分批成本制依製造批次計算成本,按批次累計成本。

分步成本制依製造程序或部門序逐步計算成本,累計各部門單位成本,計算製成品總單位成本。

 

B32.甲公司採分步成本制計算產品成本,其中A部門上月初的在製品3,000單位,直接原料成本$6,000,生產過程所需的直接原料均在製程開始時投入,加工成本已投入60%。上月份投入生產25,000單位,直接原料成本$51,120,上月份完工22,000單位。關於上月底在製品存貨之直接原料成本在加權平均法相較於先進先出法之差異,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22.6 (B)$28.8 (C)$18.8 (D)$24.6[112退役三等成會]

加權平均法

材料約當產量=3,000+25,000=28,000

材料單位成本=($6,000+$51,120)÷28,000=$2.04

在製品存貨之直接材料成本=$2.04×(28,000-22,000)=$12,240

先進先出法

材料約當產量=28,000-3,000=25,000

材料單位成本=$51,120÷25,000=$2.0448

在製品存貨之直接材料成本=$2.0448×(28,000-22,000)=$12,268.8

二者差額=$12,268.8-$12,240=$28.8

 

D33.甲部門在月初將500單位完工品轉入乙部門繼續加工。乙部門另加入材料成本$6,750、加工成本$9,500。月底乙部門尚有在製品50單位,完工程度為材料100%、加工成本50%。下列何者為加工成本之約當單位成本? (A)$5 (B)$10 (C)$15 (D)$20[112高考三級成會]

加工成本約當數量=(500-50)×100%+50×50%=475

加工成本約當單位成本=$9,500÷475=$20

 

C34.甲食品公司A部門採分步成本制度,材料於生產開始時就全部投入,加工成本則於生產過程中均勻投入。本期期初在製品1,000單位,期初在製品成本中之加工成本為$13,600,完工程度為20%;完工轉到次部門3,000單位,期末在製品800單位,完工程度為50%,本期投入加工成本$326,400,當月份並未出現任何損壞單位,在先進先出法下,下列何者最接近加工成本之約當單位成本? (A)$96.50 (B)$100.75 (C)$102.00 (D)$106.25[112高考三級成會]

約當數量=3,000×100%+800×50%-1,000×20%=3,200

約當單位成本=$326,400÷3,200=$102

 

C35.關於成本制度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分批成本制度適用於訂單式生產 (B)分步成本制度適用於連續性生產 (C)分步成本制度不可與標準成本制度合用 (D)分批成本制度可與標準成本制度合用,以利成本控制。[112普考成會]

由於各種成本制度上的缺失或流於形式,使得企業會合用分批成本制、分步成本制、或標準成本制。

 

D36.A公司採分步成本制,A公司甲生產部門1月份並無期初在製品,1月份完成並轉出之產品數量為6,000單位,期末在製品有1,200單位;另有3,000單位的損壞品於完工時進行檢驗發現,此損壞程度在甲生產部門預期之內。若甲生產部門所有直接原料均於製程開始即投入,1月份直接原料成本總計$293,250,計算1月份由甲生產部門轉入乙生產部門之直接原料成本? (A)$172,500 (B)$195,500 (C)$244,375 (D)$258,750[112會計師成會]

約當產量=6,000+1,200+3,000=10,200

直接原料單位成本=$293,250÷10,200=$28.75

轉出成本=$28.75×(6,000+3,000)=$258,750

 

B37.A公司採用加權平均分步成本制,原料在製程一開始投入,加工成本則在製程中均勻投入。期初在製品存貨15,000單位(原料成本$120,000,加工成本$300,000)。本期投入45,000單位開始生產,完成37,500單位,本期投入原料成本$360,000,本期投入加工成本$960,000。期末在製品存貨22,500單位,完工程度2/3。計算加工成本之約當單位成本? (A)$18.28 (B)$24.00 (C)$28.00 (D)$33.60[112會計師成會]

加工成本約當產量=37,500+22,500×2/3=52,500

加工成本約當單位成本=($300,000+$960,000)÷52,500=$24

 

【綜合題】

【退役四等成會108-1】甲公司有第一及第二生產部門,平時第一部門生產完會移轉至第二生產部門繼續生產A產品,公司透過加權平均法之分步成本制累積並計算成本,下列為公司第一生產部門(前部門)當期之相關資料:

期初在製品

 

 處理數量

250

 原料完工百分比

90%

 加工成本完工百分比

30%

期初存貨成本

 

 材料成本

425

 加工成本

1,250

 本期開工生產數量

22,600

 本期完工並移轉至次部門數量

22,500

本期生產成本

 

 材料成本

125,000

 加工成本

579,000

期末在製品

 

 處理數量

350

 原料完工百分比

70%

 加工成本完工百分比

60%

在採用加權平均法下,()試計算直接材料及加工成本之約當產量。

直接材料約當產量=22,500+350×0.7=22,745

加工成本約當產量=22,500+350×0.6=22,710

()試計算每一單位約當產量之直接材料成本及加工成本(請四捨五入至小數點後第四位)

每單位直接材料成本=($425+$125,000)÷22,745=$5.5144

每單位加工成本=($1,250+$579,000)÷22,710=$25.5504

()試計算當期移轉至次部門之成本。

($5.5144+$25.5504)×22,500=$698,958

()試計算前部門之期末在製品成本(請四捨五入至整數)

[$5.5144×(350×0.7)]+[$25.5504×(350×0.6)]=$6,717

 

【高考三級管會108-4】某化學公司使用加權平均法的分步成本制,生產過程分為兩部門,生產從熔解部門開始,加工後再轉入混合部門完工。因熔解部門所需的密集熱氣,造成部分產出蒸發流失。直接人工成本和製造費用合併為一個成本要素,稱為加工成本。本月份熔解部門的生產資料如下:

期初在製品單位數

10,000

本期投入生產單位數

45,000

本期轉入下一部門單位數

40,000

期末在製品單位數(100%材料,40%加工成本)

9,000

成本資料

期初在製品

本期投入

材料

$4,375

$11,795

加工成本

2,975

6,181

試作:根據以上資料,計算熔解部門本月份完工轉入混合部門40,000單位之成本及月底在製品之成本。

期初在製品單位數

10,000

本期投入生產單位數

45,000

待處理單位數

55,000

本期轉入混合部門單位數

40,000

期末在製品單位數(100%材料, 40%加工成本)

9,000

蒸發流失單位數

6,000

已處理單位數

55,000

※蒸發流失單位數採用忽略法處理

約當產量

直接材料=40,000+9,000×100%=49,000

加工成本=40,000+9,000×40%=43,600

單位成本

直接材料=($4,375+$11,795)÷49,000=$0.33

加工成本=($2,975+$6,181)÷43,600=$0.21

成本分攤

本期轉入混合部門=($0.33+$0.21)×40,000

 

$21,600

期末在製品

 

 

直接材料=$0.33×9,000×100%

$2,970

 

加工成本=$0.21×9,000×40%

756

3,726

 

 

$25,326

 

【高考三級管會109-4】仁愛公司有兩個部門,分別為生產與包裝部門。仁愛公司使用加權平均法之分步成本制,在6月時自包裝部門取得下列資料:

期初在製品存貨單位數6,000,完工比例20%

本期開始投入單位數14,000,完工及轉出單位數15,000

期末在製品存貨單位數3,000,完工比例90%

期初在製品成本包含:前部轉入成本$41,000、加工成本$3,200

本期由前部轉入成本:$123,000

本期增加總成本包含:直接材料$117,000、直接製造人工$28,000、製造費用$31,830

加工成本在製程中平均發生,直接材料則是在加工達80%時投入。檢驗點位於加工達70%時,正常損壞是所有通過檢驗的完好產品單位數之10%。所有損壞品之淨處分價值為零。仁愛公司將正常損壞之成本,分攤至完工及移轉單位、期末在製品存貨。

試問:()計算6月包裝部門追蹤之各項活動約當產量(包含:前部轉入成本、直接原料、加工成本,共三類)

 期初在製品(前部100%;材料0%;加工20%)

6,000

 前部轉入

14,000

待處理單位數

20,000

 當期完成及轉出

15,000

 期末在製品(前部100%,材料100%;加工90%)

3,000

 正常損壞品(前部100%,材料0%;加工70%)

1,800

 非常損壞品

200

已處理單位數

20,000

※正常損壞品=[6,000+(15,000-6,000)+3,000]×10%=1,800

轉入成本約當產量=15,000+3,000+1,800+200=20,000

直接材料約當產量=15,000+3,000×100%+1,800×0%+200×0%=18,000

加工成本約當產量=15,000+3,000×90%+1,800×70%+200×70%=19,100

()計算6月包裝部門之全部待追蹤成本總額,以及每約當產量單位成本(包含:前部轉入成本、直接原料、加工成本,共三類)

轉入成本約當單位成本=($41,000+$123,000)÷20,000=$8.2

直接材料約當單位成本=$117,000÷18,000=$6.5

加工成本約當單位成本=($3,200+$28,000+$31,830)÷19,100=$3.3

成本總額=($41,000+$123,000)+$117,000+($3,200+$28,000+$31,830)=$344,030

()計算包裝部門6月分攤至完工及轉出單位、期末在製品存貨、非常損壞的追蹤成本。

當期完成並轉出

 

$270,000

($8.2+$6.5+$3.3)×15,000=$270,000

分攤正當損壞

 

15,765

$18,918×15,000/18,000=$15,765

製成品成本

 

$285,765

 

期末在製品成本

 

 

 

 轉入成本

$24,600

 

$8.2×3,000×100%=$24,600

 直接材料

19,500

 

$6.5×3,000×100%=$19,500

 加工成本

8,910

 

$3.3×3,000×90%=$8,910

 分攤正常損壞

3,153

56,163

18,918×3,000/18,000=$3,153

非常損壞成本

 

 

 

 轉入成本

$1,640

 

$8.2×200×100%=$1,640

 加工成本

462

2,102

$3.3×200×70%=$462

已分配成本合計

 

$344,030

 

※正常損壞品成本=$8.2×1,800+$3.3×1,800×70%=$18,918

 

【高考三級成會111-1】新北公司生產太陽能面板,在將矽原料加工到完成的太陽能面板中,一個重要的步驟是在組裝部門。在這個部門裡,材料是在製程開始時投入,加工成本則是平均發生。在202111月,新北公司的組裝部門有期初在製品2,400單位的面板,其材料投入100%,加工成本已投入40%;當期開始投入單位數13,000單位,期末在製品為3,600單位,其材料投入100%;加工成本已投入70%。組裝部門的檢驗點為60%完工階段,11月份發生了1,800件損壞品,正常損壞率為完好單位的12%,該部門11月份的成本資料如下:

 

期初在製單位

當期投入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

$76,800

$262,000

加工成本

123,000

1,305,000

試作:採加權平均法計算11月組裝部門的轉出成本、非常損壞成本及期末在製品成本。

期初在製品

2,400

 

本期投入

13,000

15,400

製成品(15,400-3,600-1,800)

10,000

 

期末在製品

3,600

 

正常損壞[(15,400-1,800)×12%]

1,632

 

非常損壞(1,800-1,632)

168

15,400

材料單位成本=($76,800+$262,000)÷15,400=$22

加工單位成本=($123,000+$1,305,000)÷(10,000+3,600)=$105

正常損壞成本=$22×1,632+$105×1,632×60%=$138,720

非常損壞成本=$22×168+$105×168×60%=$14,280

製成品(轉出)成本=($22+$105)×10,000+$138,720×10,000/13,600=$1,372,000

期末在製品成本=$22×3,600+$105×3,600×70%+$138,720×3,600/13,600=$380,520

 

【會計師成會111-2】臺北公司生產飲料,甲部門負責混合飲料,混合好的飲料由乙部門進行殺菌消毒並包裝;甲部門使用加權平均分步成本制,乙部門使用先進先出分步成本制。乙部門的包裝原料於製程完成時投入,加工成本在製程中均勻投入。製程達到80%時檢驗是否為損壞品,損壞品之淨處分價值為$0,估計正常損壞品占完好品的5%。乙部門10月份資訊如下:

 

實體單位

轉入成本

直接原料

加工成本

期初在製品存貨(期初完工程度70%)

37,800

$101,094

$0

$70,425

本期開始生產

73,800

 

 

 

本期投入成本

 

$99,270

$17,280

$122,535

本期完工且轉出

79,200

 

 

 

期末在製品存貨(期末完工程度90%)

25,200

 

 

 

計算乙部門10月份下列資訊(約當單位成本請四捨五入至小數點下第四位)

()完工轉出單位的成本總額(請四捨五入至整數)

損壞品

損壞品數量=(37,800+73,800)-(79,200+25,200)=7,200

正常損壞:(79,200+25,200)×5%=5,220

異常損壞:7,200-5,220=1,980

約當產量

前部轉入:73,800

直接材料79,200

加工成本:79,200+25,200×90%+7,200×80%-37,800×70%=81,180

單位成本

前部轉入:$99,270÷73,800=$1.3451

直接材料:$17,280÷79,200=$0.2182

加工成本:$122,535÷81,180=$1.5094

單位成本合計=$1.3451+$0.2182+$1.5094=$3.0727

分攤正常

損壞成本

正常損壞成本=$1.3451×5,220+$1.5094×5,220×80%=$13,325

完工轉出單位:$13,325×79,200/(79,200+25,200)=$10,109

期末在製品:$13,325-$10,109=$3,216

完工轉出單位總成本=$101,094+$70,425+$0.2182×37,800+$1.5094×37,800×(1-70%)+$3.0727×(79,200-37,800)+$10,109=$334,202

()期末在製品存貨成本(請四捨五入至整數)

期末在製品存貨成本=$1.3451×25,200+$1.5094×25,200×90%+$3,216=$71,346

()正常損壞品成本(請四捨五入至整數)

正常損壞品成本=$13,325

()異常損壞品成本(請四捨五入至整數)

異常損壞品成本=$1.3451×1,980+$1.5094×1,980×80%=$5,054

 

【關務三等成會111-1臺北公司使用FIFO分步成本法,下列是處理部門的資料:

期初在製品

 

 數量

500

 材料的完工比例

80%

 加工成本的完工比例

20%

成本

 

 材料成本

$2,000

 加工成本

$1,180

本期投入製作的數量20,000

本期投入的成本

 

 材料成本

$143,780

 加工成本

$413,200

期末在製品

 

 數量

300

 材料的完工比例

80%

 加工成本的完工比例

20%

請問:()期末在製品成本為何?

 

數量

材料

加工

期初在製品

500

 

 

本期投入

20,000

 

 

 

20,500

 

 

期初在製品(20%80%)

500

100

400

本期投入

19,700

19,700

19,700

期末在製品(80%20%)

300

240

60

 

20,500

20,040

20,160

 

成本

材料

完工

期初在製品

$3,180

 

 

本期投入

$556,980

$143,780

$413,200

成本總額

$560,160

 

 

÷約當產量

 

÷20,040

÷20,160

單位成本

$27.67

$7.17

$20.50

期末在製品成本=$7.17×240+$20.50×60=$2,950.8

()本期轉出成本為何?

期初在製品=$3,180+$7.17×100+$20.50×400=$12,097

本期投入=$27.67×19,700=$545,099

本期轉出成本=$12,097+$545,099=$557,196

 

【鐵路三級成會111-1】甲公司製造智能掃地機,採用分步成本制度先進先出法,特別注重異常損壞(abnormal spoilage)之管理。組裝部門負責將各原物料組裝成產品,測試部門則負責測試掃地機之品質並包裝出貨。測試部門直接材料於製程92%處一次投入,加工成本則均勻投入製程;檢驗站設在製程80%處,甲公司對損壞的容忍度設定為通過檢驗站完好產出之5%20215月份測試部門實體數量和完工程度資料如下:

 

實體數量

期初在製品(完工程度84%)

20,000

前部轉入

180,000

製成品

150,000

期末在製品(完工程度90%)

30,000

損壞品

測試部門5月份單位成本如右:前部轉入成本$10,直接材料成本$5,加工成本$3

試計算測試部門5月份:(需列示計算過程,否則不予計分)

()異常損壞之實體數量。

損壞數量=(期初在製品20,000+180,000)-(150,000+30,000)=20,000

正常損壞=150,000×5%=7,500

異常損壞=損壞數量20,000-7,500=12,500

()異常損壞中已投入前部轉入、直接材料加工成本之約當產量。

完工程度=前部轉入1:直接材料1:加工成本1

約當產量=前部轉入12,500:直接材料12,500:加工成本12,500

()總異常損壞成本,假設每個損壞品淨變現價值為$2

總異常損壞成本=($10+$5+$3-$2)×12,500=$200,000

()若測試部門5月份由期初在製品製成之製成品成本為$358,000,計算5月份期初在製品成本總額。

期初在製品成本=$358,000-[$5×20,000+$3×20,000×(1-84%)]=$248,400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會計28-01成本分類-公職試題

會計28-10聯合成本分攤-公職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