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28-06混合成本制與作業基礎成本制-其他試題

【選擇題】

01.甲公司正在規劃其年度預算,有關公司內部對個別產品的獲利分析,管理當局認為應該將製造費用分攤到個別產品線,相關資料如下:預計材料處理成本$50,000

 

產品A-牆面鏡

產品B-特殊鏡面

生產單位數

25

25

每條生產線的材料移動次數

5

15

單位直接人工小時

200

200

B01-1.若該公司採用直接人工小時作為分攤製造費用的基礎,試問材料處理成本分攤至產品A-牆面鏡的單位成本為何? (A)$500 (B)$1,000 (C)$2,000 (D)$2,500

單位成本=[$50,000×200/(200+200)]÷25=$1,000

A01-2.承上題,若甲公司採用作業基礎成本制,試問材料處理成本分攤至產品A-牆面鏡的單位成本為何? (A)$500 (B)$1,000 (C)$1,500 (D)$2,500[106地方三等成會]

單位成本=[$50,000×5/(5+15)]÷25=$500

 

A02.實施作業基礎成本制度時,下列何項成本,最難找到有因果關係之成本分攤基礎? (A)廠房折舊 (B)檢驗人工成本 (C)材料驗收成本 (D)採購訂單處理成本。[106地方三等成會]

只要是在廠房內生產的產品都應該分攤廠房折舊。

 

C03.甲公司生產單色鐵罐與彩色鐵罐,兩種鐵罐均需經ABC三部門依序加工始完成,每一單位單色鐵罐所需加工時數為一小時,且彩色鐵罐所需之加工時數為單色鐵罐的二倍。該公司採作業成本制(operation costing),本期ABC三部門之加工成本分別為$90,000$60,000$30,000,無期初與期末在製品。本期直接材料的投入如下:

批號

品名

數量

投入直接材料成本

100

單色鐵罐

10,000

$70,000

101

彩色鐵罐

20,000

$140,000

則彩色鐵罐之單位製造成本為何? (A)$12.5 (B)$13 (C)$14.2 (D)$15[106地方四等成會]

單位製造費用=($90,000+$60,000+$30,000)÷(10,000+20,000×2)=$3.6

單位製造成本=($140,000+$3.6×20,000×2)÷20,000=$14.2

 

D04.要成功實施作業基礎成本制度,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應獲得高階主管的支持 (B)應體認作業基礎成本資訊並非完美 (C)應營造公司為何需要實施作業基礎成本制度的氛圍 (D)應迅速達成重大改變,以快速證明作業基礎成本制度是有效果的。。[106地方四等成會]

作業基礎成本制度,係依循企業之程序與作業基礎,使成本與決策方案間更具攸關性,以作更正確之決策。

 

C05.有關作業基礎成本制度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作業基礎成本制度只適用於製造業 (B)作業基礎成本制度所建立的成本庫可以較大 (C)對於分攤行銷管理費用,作業基礎成本制度是有幫助的 (D)作業基礎成本制度可以降低成本扭曲的原因,是其建立之成本庫較多之故。[106原民三等成會]

作業基礎成本制度不只適用於製造業,其建立較多的成本庫,可提升成本資訊的正確性,並透過合理的作業分析及成本動因分攤,提高作業績效,減少資源浪費,以改善成本扭曲的現象。

 

06.乙公司分攤間接成本,過去採傳統成本制,分攤基礎為直接人工小時;今年初,開始改採作業基礎成本制度。該公司今年作業活動與成本動因之資訊如下:

作業活動

間接成本

成本動因

數量

機器維修

$300,000

維修小時

600,000小時

材料處理

$100,000

零件數量

400,000

品質測試

$30,000

測試小時

150,000小時

 

 

直接人工小時

860,000小時

生產批號606訂單之資料如下:

作業活動

數量

機器維修

150小時

材料處理

1,500

品質測試

25小時

直接人工小時

1,800小時

B06-1.試問:在作業基礎成本制度下,應分攤至批號606訂單之間接成本為何? (A)$350 (B)$455 (C)$1,200 (D)$1,350

機器維修分攤率=$300,000÷600,000=$0.5

材料處理分攤率=$100,000÷400,000=$0.25

品質測試分攤率=$30,000÷150,000=$0.2

間接成本=$0.5×150+$0.25×1,500+$0.2×25=$455

C06-2.承上題,相較於作業基礎成本制度,批號606訂單在傳統成本制度下所分攤之間接成本,會如何? (A)被低估$445 (B)被低估$450 (C)被高估$445 (D)被高估$450[106原民四等成會]

間接成本=($300,000+$100,000+$30,000)÷860,000×1,800=$900

成本高估=$900-$455=$445

 

C07.專營高級訂製衣服的公司接受客戶可自由選用衣服材質及布料等級,但對於每張訂製單在加工程序上並無重大差別,此時最適用下列何種成本制度? (A)分批成本制(Job Order Costing) (B)分步成本制(Process Costing) (C)混合成本制(Operation Costing) (D)逆算成本制(Backflush Costing)[106退役四等成會]

混合成本制:又稱作業成本制,直接材料按分批成本制度;加工成本按分步成本制度。

 

A08.下列敘述,何者正確?①若採用全檢的品管政策則檢驗活動屬於單位層級的作業②機器小時適合作為機器運轉作業的成本動因③採購訂單處理活動屬於設備支援(facility-sustaining)的作業層級④產出數量適合作為開機(setup)作業的成本動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06退役四等成會]

③採購訂單處理活動屬於批次水平的作業層級。④成本動因決定成本的產生,並作為分配成本的標準。

 

C09.實施作業基礎成本制度時,常需將成本區分為不同之成本層級,則開機成本(setup costs)及機器維修成本分別屬於那一個成本層級?①產出單位水準成本(output unit-level costs)②批次水準成本(batch-level costs)③產品支援成本(product-sustaining costs)④設備支援成本(facility-sustaining costs) (A)①、② (B)①、④ (C)②、① (D)②、③。[106高考三級成會]

產出單位水準成本:直接原料、直接人工、機器運轉

批次水準成本:訂單處理、機器整備、原料準備、材料搬運

產品支援成本:產品設計、生產排程、產品測試、機器維修

設備支援成本:廠房折舊、廠務管理、廠房維修、人力資源管理

 

C10.甲公司所生產的某產品,若以傳統的成本制度來計算,其單位成本為$690。最近該公司會計部門改以作業基礎成本制度來計算成本,發現該產品的成本為$580。該公司目前按每單位$700出售,但競爭對手的售價為$640。根據這些資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該公司應該停止生產該產品 (B)該公司應該繼續生產該產品,但是應該設法提高售價 (C)該公司可考慮降低售價至$640 (D)該產品可能是屬於低產量且多批次的產品。[106普考成會]

作業基礎成本制度計算的成本為580,可考慮降價至$640,仍然有利益$640-$580=$60

 

D11.乙公司生產一機器設備,該產品需要15單位零件,每單位$300,直接人工200小時,製造費用包括:檢驗成本$1,200(成本動因為零件數)、整備成本$3,000(成本動因為整備次數,每次$1,000)、採購成本$600(成本動因為採購次數,每次採購3單位零件)。假設公司重新設計設備的製造模式,將可減少6單位零件及1次整備,試問進行重新設計可以為公司節省多少成本? (A)$3,080 (B)$3,280 (C)$3,400 (D)$3,520[106會計師成會]

單位檢驗成本=$1,200÷15=$80

單位採購成本=$600÷15=$40

節省成本=$300×6+$80×6+$40×6+$1,000=$3,520

 

B12.下列有關執行作業基礎成本制成功因素的敘述,那些正確?①執行作業基礎成本制之目標明確②高階管理者的支持③公司部門層級分明④對於蒐集資料與分析資料提供足夠支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06會計師成會]

③公司作業層級分明

 

D13.丙公司帳上有關其採用作業基礎成本制的資料如下:

作業成本庫

成本

作業量

組裝作業

$698,720

44,000機器小時

訂單處理作業

$90,763

1,900張訂單

檢驗作業

$119,535

1,950檢驗小時

丙公司一整年生產編號JC的產品共340單位,耗用710個機器小時、處理80張訂單和40個檢驗小時。產品編號JC每單位直接材料成本為$40.05,每單位直接人工成本為$14.35,產品單位售價為$121.9,該批產品已全部售出。試問產品編號JC在作業基礎成本制度下的毛利為何? (A)$22,950.00 (B)$9,223.20 (C)$7,853.60 (D)$5,401.60[107地方三等成會]

直接成本=($40.05+$14.35)×340=$18,496

製造費用=$698,720÷44,000×710+$90,763÷1,900×80+$119,535÷1,950×40=$17,548.4

毛利=$121.9×340-$18,496-$17,548.4=$5,401.6

 

C14.己公司是一家生產醫療設備的公司,該公司採用接單生產的模式,不同顧客的訂單在生產整備作業上有很大的差異,產品成本的計算採用作業基礎成本制,依據該公司的成本分類,生產整備成本與產品配送成本被放在同一個成本庫(稱為甲成本庫)中,而此一成本庫的成本是以顧客訂購數量為分攤基礎。依據前述資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己公司的甲成本庫其成本動因與該成本庫所有成本具有相同的因果關係 (B)己公司的甲成本庫屬於同質性成本庫 (C)己公司並未能為生產整備成本選擇適當的成本動因作為分攤基礎 (D)己公司目前的成本分攤方法,可以為該公司提供精確的產品成本資訊。[107地方四等成會]

整備成本應以整備次數為分攤基礎。

 

D15.有關作業成本制(operation costing)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作業成本制亦可稱為混合成本制 (B)直接原料成本按批次記錄、加工成本依部門或作業別計算 (C)適合產品材料有差異,但所經過的加工程序卻完全相同的企業 (D)加工成本按批次記錄、直接原料成本依部門或作業別計算。[107高考三級成會]

作業成本制:直接材料按批次記錄;加工成本依部門或作業別計算。

 

D16.採用作業基礎成本制度分攤成本之步驟,下列順序何者正確?①將作業成本庫的成本分攤至成本標的②選擇適當的作業成本動因③將資源成本分派至作業成本庫④選擇適當的資源動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④③②①。[107普考成會]

 

A17.甲公司自行購買汽車並聘請司機,以供接送員工上下班之交通車使用,請問該公司將汽車之折舊成本、司機薪資、保養費用、保險費、燃料費等分攤給各部門時,在作業基礎成本制下,最適當之分攤基礎為 (A)各部門員工使用汽車的公里數 (B)各部門員工上班天數 (C)各部門的收入金額 (D)各部門的員工人數。[107會計師成會]

 

C18.乙公司製造兩型桌子-標準型與舒適型,下列是各型的相關作業與成本資訊:

產品

整備數

零件數

機器運轉小時數

直接人工小時數

標準型

11

4

8

375

舒適型

14

6

12

225

製造費用

$20,000

$30,000

$10,000

 

假設傳統成本法分攤製造費用$60,000,是採用直接人工小時,而作業基礎成本制認定整備數、零件數與機器運轉小時數為成本動因,試問作業基礎成本制下舒適型應分攤多少成本? (A)$22,500 (B)$24,800 (C)$35,200 (D)$37,500[107會計師成會]

整備數=$20,000÷(11+14)=$800

零件數=$30,000÷(4+6)=$3,000

機器運轉小時數=$10,000÷(8+12)=$500

舒適型分攤成本=$800×14+$3,000×6+$500×12=$35,200

 

19.甲公司生產不同款式的洋裝,所有產品均經過作業一,加工完成後有70%的產品會進入作業二,其餘30%的產品進入作業三。本月份共生產40,000件洋裝,作業一發生加工成本$380,000,作業二發生加工成本$196,000,作業三發生加工成本$150,000,該公司採用作業成本制(operation costing),加工成本按通過每個作業的產品數量予以分攤,沒有期初及期末在製品。

B19-1.關於各作業的單位加工成本,下列何者正確? (A)作業一、作業二、作業三之單位加工成本分別為$9.5$16.5$22 (B)作業一、作業二、作業三之單位加工成本分別為$9.5$7$12.5 (C)作業一、作業二、作業三之單位加工成本分別為$18.5$16.5$22 (D)作業一、作業二、作業三之單位加工成本分別為$18.5$7$12.5

作業一

$380,000÷40,000=$9.5

作業二

$196,000÷(40,000×70%)=$7

作業三

$150,000÷(40,000×30%)=$12.5

D19-2.承上題,假設A訂單有500單位,經過作業一與作業三,在作業一與作業三分別耗用直接材料成本$23,500$11,900,則A訂單的總成本為何? (A)$40,150 (B)$41,650 (C)$42,025 (D)$46,400[108地方三等成會]

A訂單總成本=$23,500+$11,900+($9.5+$12.5)×500=$46,400

 

A20.甲公司採用作業基礎成本制,相關資料如下:

活動成本庫

成本總額

活動數量

組合

$443,100

35,000機器小時

訂單處理

$32,930

1,000

檢查

$106,596

1,410小時

甲公司生產A產品的資料如下:

單位售價

$88.20

直接材料單位成本

$15.62

直接人工單位成本

$12.80

年產量與銷量

300

年機器小時數

870

年訂單數

90

年檢驗小時數

30

根據作業基礎成本制,生產A產品的利潤為何? (A)$1,688.10 (B)$3,956.10 (C)$4,651.80 (D)$17,934.00[108地方三等成會]

機器小時成本=$443,100÷35,000=$12.66

每筆訂單處理成本=$32,930÷1,000=$32.93

每筆檢查成本=$106,596÷1,410=$75.6

生產A產品利潤=($88.2-$15.62-$12.8)×300-($12.66×870)-($32.93×90)-($75.6×30)=$1,688.1

 

C21.甲印刷工廠提供顧客印刷服務,以印刷頁數為單一成本動因。當年度製造費用成本估計為$840,000,可創造印刷12百萬頁的年度產能。為求經營效率,甲印刷工廠正考慮增加成本庫。經由對製造費用成本的仔細分析,將設計改變次數,整備次數,以及檢查次數作為三個主要的製造費用成本動因。以下為蒐集到的資訊:

成本庫

製造費用成本

活動次數

設計改變

$120,000

200

整備

640,000

4,000

檢查

80,000

16,000

合計

$840,000

 

該年度對兩組客戶--乙財務公司與丙醫院,預計使用以下資源:

活動

乙財務公司

丙醫院

頁數

60,000

76,000

設計改變

10

2

整備

20

10

檢查

30

38

若繼續採用單一成本動因(頁數),則對甲印刷工廠而言,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計算成本的方式合理,因為乙財務公司與丙醫院平均的使用甲印刷工廠的資源 (B)丙醫院耗用資源的成本被低估,乙財務公司耗用資源的成本被高估 (C)丙醫院印刷頁數多,故成本高 (D)乙財務公司可能會轉而尋求其他印刷工廠提供服務。[108地方四等成會]

單一成本動因

(頁數)

乙財務公司:$840,000÷12,000,000×60,000=$4,200

丙醫院:$840,000÷12,000,000×76,000=$5,320

三個成本動因

設計改變:$120,000÷200=$600/

整備:$640,000÷4,000=$160/

檢查:$80,000÷16,000=$5/

乙財務公司:$600×10+$160×20+$5×30=$9,350

丙醫院:$600×2+$160×10+$5×38=$2,990

(A)不合理。兩組客戶使用資源不平均。

(B)乙財務公司耗用資源的成本被低估,丙醫院耗用資源的成本被高估

(D)丙醫院可能會轉而尋求其他印刷工廠提供服務

 

C22.下列對作業成本制(operation costing)的敘述,何者正確? (A)亦稱作業基礎成本法(ABC),不僅可以協助企業分攤製造費用,亦可降低成本相互補貼的問題 (B)亦稱作業基礎成本法(ABC),可協助企業分攤製造費用 (C)直接原料按批次記錄,加工成本則依部門或作業計算 (D)直接成本依部門計算,製造費用則依批次記錄。[108退役三等成會]

作業成本制:又稱混合成本制(Hybrid Costing),直接材料按分批成本制度,加工成本按分步成本制度。

 

D23.在下列何種情況下,作業基礎成本制度會優於只有單一成本動因的數量基礎成本制度? (A)當公司的作業活動大部分是屬於單位層級的作業活動時 (B)當公司的產品標準化程度很高時 (C)當公司具有很高比例的直接成本時 (D)當公司生產多種產品,且不同產品製程之間具有很大的差異性時。[108退役四等成會]

(A)(B)(C)均採單一成本動因的數量基礎成本制度

 

B24.庚公司生產三種類型的櫥櫃,經濟型、標準型及高級型,該公司採用作業基礎成本制度計算產品成本,下列為該公司的各項作業活動、成本動因及下一年度的預計成本:

作業活動

預計成本

成本動因

處理原物料

$400,000

零組件數目

嵌入原物料

2,600,000

零組件數目

機器生產

840,000

機器小時數

完工處理

204,000

直接人工小時數

包裝

170,000

出貨訂單數

總成本

$4,214,000

 

下一年度對三種類型櫥櫃的預計資訊如下:

 

經濟型

標準型

高級型

生產單位數

10,000

5,000

2,000

出貨訂單數

1,000

500

200

每單位產品的零組件數目

6

16

30

每單位的機器小時數

1

3

5

每單位的直接人工小時數

2

2

2

每單位經濟型櫥櫃的預計製造費用為何? (A)$121 (B)$136 (C)$226 (D)$238[108普考成會]

處理原物料

經濟型=10,000×6=60,000

合計=10,000×6+5,000×16+2,000×30=200,000

分攤=$400,000×60,000/200,000=$120,000

嵌入原物料

經濟型=10,000×6=60,000

合計=10,000×6+5,000×16+2,000×30=200,000

分攤=$2,600,000×60,000/200,000=$780,000

機器生產

經濟型=10,000×1=10,000

合計=10,000×1+5,000×3+2,000×5=35,000

分攤=$840,000×10,000/35,000=$240,000

完工處理

經濟型=10,000×2=20,000

合計=10,000×2+5,000×2+2,000×2=34,000

分攤=$204,000×20,000/34,000=$120,000

包裝

經濟型=1,000

合計=1,000+500+200=1,700

分攤=$170,000×1,000/1,700=$100,000

每單位經濟型櫥櫃預計製造費用=($120,000+$780,000+$240,000+$120,000+$100,000)÷10,000=$136

 

B25.誠信公司主要製造智慧型手機,公司目前之成本會計制度採用機器小時為分攤基礎計算全廠單一製造費用分攤率,將製造費用分攤至訂單。下年度總機器小時預計為100,000小時。公司收到一份訂購機型#T4智慧型手機4,000單位之訂單,下列是有關製造該訂單的預計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

$80,000

直接人工成本(每小時$100)

$20,000

整備次數

200

電力(千瓦小時)

3,000

品質檢驗次數

600

材料移動次數

300

機器小時

4,000

誠信公司的會計長參加一個研討會後,欲採行作業基礎成本制度來計算手機成本。該公司會計長收集了關於下年度製造費用成本庫與成本動因水準的估計資料,列示如下:

成本庫

製造費用

成本動因水準

機器整備

$480,000

4,000整備次數

電力

$200,000

50,000千瓦小時

品質檢驗

$220,000

20,000檢驗次數

材料移動

$100,000

10,000移動次數

合計

$1,000,000

 

若誠信公司係以每單位成本加成20%做為產品銷售價格,則#T4智慧型手機每單位售價在作業基礎成本制與現行會計制度下之差異為何? (A)作業基礎成本制較目前之成本會計制度少1.68 (B)作業基礎成本制較目前之成本會計制度多1.68 (C)作業基礎成本制較目前之成本會計制度少5.68 (D)作業基礎成本制較目前之成本會計制度多5.68元。[108會計師成會]

目前成本會計制度成本=$1,000,000÷100,000×4,000=$40,000

目前成本會計制度單位售價=$40,000÷4,000×(1+20%)=$12

作業基礎成本制成本=$480,000÷4,000×200+$200,000÷50,000×3,000+$220,000÷20,000×600+$100,000÷10,000×300=$45,600

作業基礎成本制單位售價=$45,600÷4,000×(1+20%)=$13.68

作業基礎成本制較目前成本會計制度多=$13.68-$12=$1.68

 

D26.下列關於作業成本制(operation costing)之敘述何者錯誤? (A)作業是指不斷反覆執行的一種產品製造方法或技術 (B)作業通常是在部門中執行,一個部門也可能有好幾個不同作業 (C)適用於材料不同,而加工程序相似之生產環境 (D)每批產品須經過相同之作業來完成。[109地方三等成會]

(D)每批產品不一定經過相同之作業來完成

 

D27.下列何種行業較不適合採用作業成本制? (A)皮鞋廠 (B)罐頭廠 (C)家電用品製造商 (D)水泥廠。[109高考三級成會]

水泥廠適合採用分步成本制。

 

C28.甲印刷公司與46個客戶簽有契約,供應所需印刷品。當年度預計製造費用為$840,000,可印刷12,000,000頁。為採行作業基礎成本制,甲公司打算增加成本庫。在分析製造費用成本後,決定將「設計改變次數」、「整備次數」與「檢驗次數」作為分攤製造費用的成本動因。相關資訊如下:

成本庫

製造費用

作業活動水準

設計改變

$120,000

300

整備

$640,000

5,000

檢驗

$80,000

8,000

製造費用合計

$840,000

 

乙銀行與丙醫院分別為公司的客戶,當年度使用了下列服務:

活動

乙銀行

丙醫院

印刷頁數

60,000

76,000

設計改變

10

0

整備

20

10

檢驗

30

38

若使用三個成本庫分攤製造費用,試問當年度分攤給乙銀行之製造費用為何? (A)$13,700 (B)$6,500 (C)$6,860 (D)$10,192[109高考三級成會]

設計改變單位製造費用=$120,000÷300=$400

整備單位製造費用=$640,000÷5,000=$128

檢驗單位製造費用=$80,000÷8,000=$10

分攤給乙銀行=$400×10+$128×20+$10×30=$6,860

 

D29.作業基礎成本制的執行順序為何?①計算作業分攤率②計算產品成本總額③建立作業成本庫④選擇作業成本分攤基礎 (A)③④②① (B)④②③① (C)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109高考三級成會]

 

B30.甲傢俱工廠製造標準型與豪華型兩種辦公座椅,下列為相關資訊:

產品/製造費用

整備次數

零件個數

直接人工小時數

標準型

12

8

255

豪華型

28

12

245

製造費用

$52,000

$78,000

 

在作業基礎成本制下,若將整備次數與零件個數視為製造費用的成本動因,則指派給標準型座椅的製造費用為何? (A)$45,600 (B)$46,800 (C)$47,400 (D)$49,200[109普考成會]

整備次數=$52,000×12/(12+28)=$15,600

零件個數=$78,000×8/(8+12)=$31,200

標準型製造費用=$15,600+$31,200=$46,800

 

A31.下列何者為作業成本制(operation costing)之特性? (A)同時使用分批與分步成本制之觀念 (B)只使用分批成本制之觀念 (C)只使用分步成本制之觀念 (D)均未使用分批與分步成本制之觀念。[109會計師成會]

作業成本制:直接材料按分批成本制度;加工成本按分步成本制度。

 

A32.在作業基礎成本制(Activity-Based Costing)下,人力資源管理作業屬於下列何種作業層級? (A)設施層級 (B)產品層級 (C)批次層級 (D)單位層級。[109會計師成會]

(A)設施層級:廠房折舊、廠務管理、廠房維修、人力資源管理

(B)產品層級:產品設計、生產排程、產品測試、機器維修

(C)批次層級:訂單處理、機器整備、原料準備、材料搬運

(D)單位層級:直接原料、直接人工、機器運轉

 

C33.下列五項有關作業基礎預算制的描述,何者正確?①執行作業基礎預算制時需分別計算每一部門(department)的成本動因率②需先實施產品的標準成本制度③需估計與單位、批次、產品及全廠維護層級有關的成本動因率④作業基礎成本法可作為彈性預算的基礎,協助規劃與成本管理⑤編製作業基礎彈性預算需估計不同生產數量水準下之作業數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⑤。[109會計師成會]

C        需分別計算每一作業的成本動因率。②需先實施產品的作業基礎成本制。

 

C34.甲公司生產一種零件,每年產銷50,000單位,每單位售價$50。其售價採全部成本加成25%。該公司有兩個直接成本庫(直接材料與直接人工)與兩個間接成本庫(工程與測試)。其中工程成本與測試成本的成本動因分別是工程小時與測試小時,而工程成本為固定但測試成本為變動。其它相關資料如下:直接材料每單位$15,直接人工每小時$10,工程成本每工程小時$20,測試成本為每測試小時$16;每人工小時可完成2單位零件,每測試小時可測試4單位的零件,試問預計工程小時為何? (A)20,000小時 (B)30,000小時 (C)40,000小時 (D)50,000小時。[109鐵路三級成會]

($15+$10÷2+單位製造費用)×(1+25%)=$50,單位製造費用=$20

設每單位工程小時為X

固定成本=$20×X

變動成本=$16÷4=$4

20X=$20-$4=$16X=0.8

預計工程小時=0.8×50,000=40,000小時

 

D35.某公司生產兩種手套,10月份實際生產2,500雙布手套與1,500雙皮手套,布手套與皮手套的直接材料成本分別為$40,000$30,000,兩種手套經過相同的製造作業,依序為剪裁、縫紉及包裝,10月份各作業的實際加工成本為剪裁作業$100,000、縫紉作業$90,000及包裝作業$60,000。該公司使用作業成本制。關於兩種手套的單位成本,下列何者錯誤? (A)布手套的單位成本為每雙$78.5 (B)皮手套的單位成本為每雙$82.5 (C)布手套與皮手套的單位加工成本均為每雙$62.5 (D)布手套與皮手套的單位材料成本均為每雙$17.5[109鐵路三級成會]

 

布手套

皮手套

直接材料

$40,000

$30,000

加工成本

$62.5×2,500=$156,250

$62.5×1,500=$93,750

製造成本

$196,250

$123,750

生產數量

2,500

1,500

單位成本

(A)$196,250÷2,500=$78.5

(B)$123,750÷1,500=$82.5

單位直接材料成本

(D)$40,000÷2,500=$16

(D)$30,000÷1,500=$20

(C)單位加工成本=($100,000+$90,000+$60,000)÷4,000=$62.5

 

C36.下列何者是「花生醬成本制」(peanut-butter costing)可能存在於某公司的跡象? (A)公司採用多個成本庫來累積間接成本 (B)改善產品設計,能非常精準地降低產品成本 (C)公司覺得產品報價已經貼近成本,卻仍然沒有拿到訂單 (D)對於會計人員報導的產品生產與行銷成本,銷售業務人員皆表示贊同。[109鐵路三級成會]

花生醬成本制:統一將資源成本廣泛平均分攤到成本對象上,實際上個別產品或服務使用資源的方式並不一樣,會導致產品成本不準確。

 

B37.甲公司採用作業基礎成本制,有以下三個成本庫:

成本庫

活動次數

單位

製造

50,000

機器小時

訂單處理

500

其他

 

「其他」活動成本庫包含「組織維持活動」之成本。甲公司之間接製造費用如下:

薪資

$280,000

折舊

200,000

租金

140,000

合計

$620,000

各成本庫耗用間接製造費用比例如下:

 

製造

訂單處理

其他

合計

薪資

60%

30%

10%

100%

折舊

20%

35%

45%

100%

租金

10%

50%

40%

100%

試問「製造」成本庫之機器小時費率為何? (A)$7.44 (B)$4.44 (C)$3.72 (D)$1.24[109鐵路三級成會]

機器小時費率=($280,000×60%+$200,000×20%+$140,000×10%)÷50,000=$4.44

 

【綜合題】

【原民三等成會106-3】甲公司生產的產品不只一個,有AB及其他產品,最近一年之相關生產資料如下:

動因(driver)

A產品

B產品

其他產品

總計

單位

 

 

 

$280,000

批次

 

 

 

546,000

產品

 

 

 

1,092,000

廠房

 

 

 

448,000

製造費用總額

 

 

 

$2,366,000

生產單位數量

80,000

4,000

150,000

234,000

直接人工小時

32,000

1,200

22,800

56,000

設計小時

200

800

1,600

2,600

機器啟動次數

40

10

790

840

甲公司分攤製造費用,原本採用單一成本分攤率,該成本分攤率係依直接人工小時數計算,現今考慮改採作業基礎成本制。甲公司若改採作業基礎成本制,則將以機器啟動次數作為批次水準製造費用之成本動因,設計小時數作為產品水準的製造費用之成本動因,以直接人工小時數作為單位水準與廠房水準製造費用之成本動因。

試作:()以單一成本分攤率分別計算每單位A產品與B產品應分攤之製造費用。

製造費用分攤率=$2,366,000÷56,000=$42.25

A產品每單位應分攤製造費用=$42.25×32,000/80,000=$16.9

B產品每單位應分攤製造費用=$42.25×1,200/4,000=$12.675

()以作業基礎成本制分別計算每單位A產品與B產品應分攤之製造費用,並比較說明A產品與B產品所負擔之成本在單一分攤率與作業基礎成本制下之差異。

批次水準製造費用分攤率=$546,000÷840=$650

產品水準製造費用分攤率=$1,092,000÷2,600=$420

單位水準與廠房水準製造費用分攤率=($280,000+$448,000)÷56,000=$13

A產品每單位應分攤製造費用=($650×40+$420×200+$13×32,000)÷80,000=$6.575

B產品每單位應分攤製造費用=($650×10+$420×800+$13×1,200)÷4,000=$89.525

A產品在作業基礎成本制下,負擔成本$6.575較單一分攤率$16.9低。

B產品在作業基礎成本制下,負擔成本$89.525較單一分攤率$12.675高。

 

【會計師成會106-3】甲公司生產浴巾,包括高級型與基本型兩類。高級型與基本型分別使用有機棉與一般棉,每批製造投入的材料成本,有機棉材料成本為$100,000,是一般棉的兩倍,但每一批一般棉投入可製造基本型浴巾600條,而有機棉一批僅能生產400條。在加工步驟方面,兩型須依序經過染整、裁剪、車邊與整理等四個完整生產步驟,但高級型在車邊後還需經過一道電腦刺繡,刺繡的人力成本每小時$200,每小時可刺繡80條浴巾,繡料成本每批$500。除電腦刺繡外,在每一生產步驟中,此二型式產品每單位所耗費之資源完全相同,所需材料也都是在各該步驟啟動時就一次全部投入,只有整理的材料是在結束才投入。甲公司採作業成本制(operation costing)記錄兩種產品之成本。本月份生產單位數為高級型2,000條,基本型3,000條。

當月份各生產步驟之成本如下:

 

染整

裁剪

車邊

整理

直接材料(不含棉材料)

$15,000

$9,000

$12,500

$5,000

加工成本

$7,500

$15,000

$10,000

$6,000

試作:(單位成本若不能整除,請一律四捨五入至小數點後第二位)

()請計算本月份每種型式產品每批之總成本(假設無損壞品)

單位成本

生產總數=2,000+3,000=5,000

染整:($15,000+$7,500)÷5,000=$4.5

裁剪:($9,000+$15,000)÷5,000=$4.8

車邊:($12,500+$10,000)÷5,000=$4.5

整理:($5,000+$6,000)÷5,000=$2.2

刺繡:[$200×(400÷80)+$500]÷400=$3.75

每批總成本

高級型:$100,000+($4.5+$4.8+$4.5+$2.2+$3.75)×400=$107,900

基本型:$100,000÷2+($4.5+$4.8+$4.5+$2.2)×600=$59,600

()假設在整理部門,浴巾於完工95%進行檢驗,材料於檢驗後投入,正常損壞品是完好品的2%,而異常損壞品要列為製造費用。整理部門本月份無期初存貨,按高級型浴巾與基本型浴巾生產比例,期末共有存貨600(完成50%),由前一部門轉入的有5,000條,轉至製成品有4,200條,請問兩種浴巾的期末在製品成本分別為何?

約當產量

直接材料=4,200

約當產量=4,200+600×50%+(5,000-600-4,200)×95%=4,690

單位成本

直接材料=$5,000÷4,200=$1.19

加工成本=$6,000÷4,690=$1.28

前部轉入成本

高級型=$100,000×(400÷80)+($4.5+$4.8+$4.5+$3.75)×2,000=$535,100

基本型=$50,000×(400÷80)+($4.5+$4.8+$4.5)×3,000=$291,400

前部單位成本

高級型=$535,100÷2,000=$267.55

基本型=$291,400÷3,000=$97.13

期末在製品成本

高級型:基本型=2,0003,000=0.40.6

高級型:基本型=600×0.4600×0.6=240360

高級型=$267.55×240+$1.28×240×50%=$64,365.6

基本型=$97.13×360+$1.28×360×50%=$35,197.2

()情況如()所述,請問異常損壞的總成本為何?

正常損壞品=4,200×2%=84

異常損壞品=5,000-4,200-600-84=116

高級型=$267.55×116×0.4+$1.28×116×0.4×95%=$12,470.74

基本型=$97.13×116×0.6+$1.28×116×0.6×95%=$6,844.88

異常損壞總成本=$12,470.74+$6,844.88=$19,315.62

 

【退役三等成會108-1】大發公司專門生產各種樣式之時尚女鞋,為使不同樣式之鞋子成本更為精確,採用作業基礎成本制度處理製造費用。該公司採批次生產方式,每批可生產200雙鞋子,每批生產前須請技術人員執行機具整備工作。整備成本包含固定成本以及隨批次增加而增加之批次變動成本。2018年該公司有關機器整備資料如下:

 

靜態預算

實際結果

鞋子生產量與銷售量

30,000

28,000

每批生產鞋子數

200

250

每批機具整備時數

5

6

每小時變動整備成本

$10

$12

固定整備成本總額

$22,500

$21,000

試作:(答案須標出有利或不利差異)

()變動整備成本之效率差異為多少?

靜態預算=$10×28,000÷250×6=$6,720

實際結果=$10×28,000÷200×5=$7,000

變動效率差異=$6,720-$7,000=-$280(有利)

()變動整備成本之費用(支出)差異為多少?

變動費用(支出)差異=($12-$10)×28,000÷250×6=$1,344(不利)

()固定整備成本之費用(支出)差異為多少?

固定費用(支出)差異=$21,000-$22,500=-$1,500(有利)

()固定整備成本之能量差異為多少?

能量差異=$22,500-($30,000÷200)×($28,000÷200)=$1,500(有利)

 

【高考三級成會108-3丁公司為零件經銷商,X8年度銷售零件40,000個,每個零件平均採購價格$180。丁公司使用作業基礎成本制分析成本,營運相關設備投資金額$2,400,000X8年度相關資料如下:

作業活動

成本動因

成本動因總數

分攤率

訂購零件

訂單數

200

$80(每訂單)

驗收及倉儲

移動負荷量

3,000

$50(每一負荷量)

配送零件

配送次數

2,340

$100(每次)

試作(每小題均為獨立題目)()丁公司X8年若使用目標成本訂價法,設定目標報酬率為20%,則零件的單位售價應為何?

作業活動成本=$80×200+$50×3,000+$100×2,340=$400,000

單位售價×40,000-$180×40,000-$400,000=$2,400,000×20%,單位售價=$202

()丁公司X9年將零件售價調整成為每單位$195,以使銷售量能維持40,000個。假設營運設備投資金額仍為$2,400,000,目標報酬率仍設定為20%。丁公司X9年零件的目標單位成本應為何?

$195×40,000-單位成本×40,000=$2,400,000×20%,單位成本=$183

()假設丁公司X9年零件的銷售量仍為40,000個,平均單位售價則為$210,客戶要求5%之價格折扣。丁公司的供應商只願給予2%進貨折扣,因此丁公司使用下列方式來彌補營收的減少:(1)丁公司藉由發出長期訂單給主要供應商來降低訂購次數至120次,每次訂購成本則為$100(2)丁公司也重新設計零件驗收方式,減少移動負荷量至2,500單位,單位分攤率則為$40。丁公司X9年度的營業利益為何?

作業活動成本=$100×120+$40×2,500+$100×2,340=$346,000

營業利益=$210×(1-5%)×40,000-$180×(1-2%)×40,000-$346,000=$578,000

 

【地方四等成會109-2】甲公司生產並銷售三種水龍頭:金色、銀色與銅色。每批1,000個金色水龍頭耗用25個機器小時生產,每批1,000個銀色水龍頭也同樣耗用25個機器小時生產,而每批1,000個銅色水龍頭則耗用10個機器小時生產。該公司考慮由傳統採直接人工小時為基礎之成本計算方式,改為依作業基礎成本制(Activity-Based Costing)進行,以下為補充資料:

 

金色水龍頭

銀色水龍頭

銅色水龍頭

銷售單位數

30,000

50,000

40,000

每單位資料:

售價

$40

$20

$30

直接原料

$8

$4

$8

直接人工

$15

$3

$9

採直接人工小時計算之製造費用(傳統方法)

$12

$3

$9

生產每批1,000單位需耗小時數:

直接人工小時

40

10

30

機器小時

25

25

10

整備小時

1.0

0.5

1.0

檢驗小時

30

20

20

當年度製造費用成本總額與活動水準估計如下:

活動

製造費用成本

活動水準

直接人工小時

2,900小時

 

機器小時

2,400小時

 

整備

$465,500

95整備小時

檢驗

$405,000

2,700檢驗小時

 

$870,500

 

試作:()利用傳統方法,計算金色水龍頭之單位營業利益。

單位營業利益=$40-($8+$15+$12)=$5

()計算整備活動與檢驗活動這兩項成本動因之製造費用單位費率。

整備活動製造費用單位費率=$465,500÷95=$4,900

檢驗活動製造費用單位費率=$405,000÷2,700=$150

()在作業基礎成本制下,計算金色水龍頭之單位製造費用成本。

單位製造費用成本=$4,900×1/1,000+$150×30/1,000=$9.4

()在作業基礎成本制下,計算金色水龍頭之單位營業利益。

單位營業利益=$40-($8+$15+$9.4)=$7.6

 

【會計師成會109-1】甲公司產銷AB兩種產品,其中A產品1,000單位、B產品2,000單位,下列係兩產品相關資料:

 

A

B

直接原料成本

$150,000

$100,000

直接人工成本

48,000

12,000

機器小時

50

200

機器整備次數

2

5

零件種類數

10

5

檢驗小時

2

6

直接人工每小時工資率為$120,製造費用之相關資料如下:

作業成本庫

成本動因

每單位成本動因之成本

1.電力

機器小時

$30

2.機器設備

整備次數

1,000

3.監工

直接人工小時

70

4.材料處理

零件種類數

20

5.品質檢驗

檢驗小時

150

試作:(請詳列計算過程,否則不予計分。金額計算至小數點第一位以下四捨五入。)

()以直接人工小時為製造費用之分攤基礎,計算AB兩種產品之單位成本。

A產品直接人工小時=$48,000÷$120=400

B產品直接人工小時=$12,000÷$120=100

預計製造費用=$30×(50+200)+$1,000×(2+5)+$70×(400+100)+$20×(10+5)+$150×(2+6)=$51,000

預計製造費用分攤率=$51,000÷(400+100)=$102

A產品單位成本=($150,000+$48,000+$102×400)÷1,000=$238.8

B產品單位成本=($100,000+$12,000+$102×100)÷2,000=$61.1

()若該公司採用作業基礎成本制,如有一客戶願意按製造成本加成20%購買B產品,則甲公司最高的報價應為多少?

B產品預計製造費用=$30×200+$1,000×5+$70×100+$20×5+$150×6=$19,000

B產品單位製造成本=($100,000+$12,000+$19,000)÷2,000=$65.5

最高報價=$65.5×(1+20%)=$78.6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會計28-01成本分類-公職試題

會計28-06混合成本制與作業基礎成本制-公職試題

會計28-05分步成本制-公職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