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28-10聯合成本分攤-公職試題
【選擇題】
【B】01.甲公司於生產過程中產出400單位副產品,該產品後續加工處理後以單位售價$10出售,副產品之加工及銷管成本共計$1,500,若甲公司對副產品之會計處理採淨變現價值法,則當副產品與主產品分離時,下列分錄何者正確? (A)借記在製品$1,500,貸記各項費用$1,500 (B)借記副產品存貨$2,500,貸記在製品$2,500 (C)借記副產品存貨$4,000,貸記各項費用$4,000 (D)借記副產品存貨$4,000,貸記在製品$4,000。[109地方三等成會]
借:副產品存貨$2,500 ($10×400-$1,500)
貸:在製品 $2,500
【B】02.甲公司生產聯產品X及Y,於分離點產出18,500公克X產品及9,250公克Y產品,採分離點售價法分攤聯合成本$148,000。X產品可於分離點以每公克$25出售,或投入分離成本$37,000將X產品進一步加工後以每公克$26出售。Y產品則可於分離點以每公克$30出售,或投入分離成本$37,000將Y產品進一步加工後以每公克$35出售。若甲公司決定於分離點後進一步加工X產品,將如何影響營業淨利? (A)提高淨利$9,250 (B)降低淨利$18,500 (C)降低淨利$46,250 (D)降低淨利$111,000。[109地方三等成會]
營業淨利降低=$37,000-($26-$25)×18,500=$18,500
【B】03.甲公司生產聯合產品A1及A2,投入聯合成本$60,000可於分離點產出4,800公斤的A1及1,200公斤的A2。二種產品均可進一步加工為最終產品再出售。資料彙整如下:
|
A1 |
A2 |
分離點每公斤售價 |
$21 |
$36 |
分離成本 |
$6,000 |
$20,000 |
最終產品重量 |
4,200公斤 |
1,200公斤 |
最終產品每公斤售價 |
$30 |
$50 |
若甲公司採淨變現價值法(Net Realizable Value Method)分攤聯合成本,分攤給A1的聯合成本為何? (A)$42,000
(B)$45,000 (C)$46,667 (D)$48,000。[109高考三級成會]
A1淨變現價值=$30×4,200-$6,000=$120,000
A2淨變現價值=$50×1,200-$20,000=$40,000
A1分攤=$60,000×$120,000/($120,000+$40,000)=$45,000
【B】04.甲公司產銷大豆製品,以聯合成本$240,000將大豆分離出大豆油3,000公斤及大豆粉1,800公斤,採實體單位法分攤聯合成本,於分離點售價為大豆油每公斤$90與大豆粉每公斤$312。大豆油可花費$76,800分離成本進一步加工為健康食用油,售價每公斤$126。大豆粉可花費$120,000分離成本進一步加工為即溶豆漿粉,售價每公斤$348。若甲公司欲極大化其營業淨利,應推出下列何項產品組合? (A)大豆油及大豆粉 (B)健康食用油及大豆粉 (C)大豆油及即溶豆漿粉 (D)健康食用油及即溶豆漿粉。[109高考三級成會]
大豆油=$90×3,000=$270,000
健康食用油=$126×3,000-$76,800=$301,200
(產品組合1)
大豆粉=$312×1,800=$561,600
(產品組合2)
即溶豆漿粉=$348×1,800-$120,000=$506,400
【D】05.甲公司從單一原料生產三種產品:A、B和C,產品C可以在分離點出售,總收入為$60,000,或者可以進一步加工,總成本為$16,000,然後以$78,000出售。關於產品C是否進一步加工,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應在分離點出售,而不是進一步加工 (B)如果進一步加工然後出售,將使公司的淨利增加$18,000 (C)如果進一步加工然後出售,將使公司的淨利增加$78,000 (D)如果進一步加工然後出售,將使公司的淨利增加$2,000。[109普考成會]
C產品加工後利益=$78,000-$16,000=$62,000
加工後出售,公司淨利增加=$62,000-$60,000=$2,000
【B】06.某公司生產X和Y兩種聯產品,在分離點前發生聯合成本,分離點時具出售價值。可分離成本係用來更進一步精煉修飾各項產品,以提高銷售價值。假設X和Y係以分離點市場價值做為分配聯合成本的基礎。若Y在分離點的市場價值減少,且所有其他成本和最終售價維持不變,則X和Y在進—步加工後出售的毛利率分別有何變化?
|
X產品毛利率 |
Y產品毛利率 |
甲: |
增加 |
減少 |
乙: |
減少 |
增加 |
丙: |
不變 |
增加 |
丁: |
減少 |
減少 |
請就甲、乙、丙和丁四項中選出正確者 (A)甲 (B)乙 (C)丙 (D)丁。[109會計師成會]
Y產品在分離點的市場價值減少,分配的聯合成本減少,毛利增加。
相對X分配的聯合成本增加,毛利減少。
【B】07.有關聯合成本分攤方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產量法(Physical units
method)下各種聯合產品的毛利率皆相同 (B)分離點售價法(Sales value at
splitoff method)並不假設聯合產品需進一步加工為其他產品 (C)淨變現價值法(Net realizable
value method)假設最終產品售價應根據分離成本加成 (D)固定毛利率淨變現價值法(Constant gross-margin percentage NRV method)不考慮分離成本。[109鐵路三級成會]
(A)生產數量越多,分攤聯合成本越高,毛利可能會降低,毛利不會相同。(C)無此規定。(D)應考慮分離成本、加工成本。
【B】08.某公司生產聯合產品甲與乙,聯合成本為$200,800,二產品於分離點後均可再進一步加工後出售。聯合生產過程資訊如下:
|
甲產品 |
乙產品 |
分離點生產單位數 |
21,000 |
15,000 |
分離點每單位售價 |
$8.4 |
$3.6 |
進一步加工後每單位售價 |
$18.0 |
$8.4 |
進一步加工成本 |
$83,280 |
$30,000 |
進一步加工後銷售單位數 |
20,000 |
14,000 |
甲、乙二產品均無期初存貨,進一步加工後此二產品之期末存貨均為1,000單位,下列何種分攤聯合成本方法將使甲產品分攤到最多聯合成本? (A)產量法(Physical units method) (B)分離點售價法(Sales value at splitoff point
method) (C)淨變現價值法(Net realizable value method) (D)固定毛利率淨變現價值法(Constant gross-margin percentage NRV method)。[110地方三等成會]
|
甲產品 |
乙產品 |
合計 |
分離點生產單位數(1) |
21,000 |
15,000 |
36,000 |
分離點每單位售價(2) |
$8.4 |
$3.6 |
|
分離點售價(3)=(1)×(2) |
$176,400 |
$54,000 |
$230,400 |
進一步加工後每單位售價(4) |
$18.0 |
$8.4 |
|
進一步加工後售價(5)=(1)×(4) |
$378,000 |
$126,000 |
$504,000 |
進一步加工成本(6) |
$83,280 |
$30,000 |
$113,280 |
淨變現價值(7)=(5)-(6) |
$294,720 |
$96,000 |
$390,720 |
成本率=($113,280+$200,800)÷$504,000=62.32%
產量法:$200,800×21,000/36,000=$117,133
分離點售價法:$200,800×$176,400/$230,400=$153,738 (最多)
淨變現價值法:$200,800×$294,720/$390,720=$151,463
固定毛利率淨變現價值法:$378,000×62.32%-$83,280=$152,290
【D】09.某公司以聯合成本$135,000生產聯合產品X及Y,二種產品均可進一步加工後再出售。有關進一步加工相關資料彙整如下:
|
X產品 |
Y產品 |
再加工成本 |
$500,000 |
$144,000 |
單位數 |
|
|
分離點 |
9,600 |
2,400 |
再加工後 |
8,400 |
2,400 |
單位售價 |
|
|
分離點 |
$144 |
$264 |
再加工後 |
$216 |
$360 |
若該公司極大化利潤,則有關X產品及Y產品進一步加工之決策,下列何者正確? (A)若採用固定毛利率淨變現價值法(Constant gross-margin percentage NRV method),則應進一步加工X與Y (B)若採用淨變現價值法(Net realizable value
method),則不應進一步加工X與Y (C)若採用產量法(Physical units method),則應進一步加工X但不進一步加工Y (D)若採用分離點售價法(Sales value at
splitoff method),則不應進一步加工X但進一步加工Y。[110退役三等成會]
X產品:$216×8,400-$144×9,600=$432,000<$500,000,不加工
Y產品:$360×2,400-$264×2,400=$230,400>$144,000,加工
【C】10.若公司對副產品採用不分攤聯合成本的會計處理,公司當年度期末存貨較期初存貨增加時,在下列各種副產品會計處理方法中,何者會導致公司的純益最低? (A)副產品的收入列為其他收入 (B)副產品的收入列為銷貨收入 (C)副產品的收入列為主產品生產成本的減項 (D)副產品的收入列為主產品銷貨成本的減項。[110退役三等成會]
(A)(B)(D)副產品收入皆全部入帳,純益增加,不受存貨影響。
(C)副產品的收入列為主產品生產成本的減項,期末存貨較期初存貨多,則部分期末存貨會遞延至下期,本期銷貨成本增加,純益會減少。
【B】11.甲公司生產聯合產品,經分離點後產生A產品與B產品,二產品可分別投入分離成本(Separable
Costs)後加工為最終產品A_Plus與B_Plus。是否將A產品進一步加工為A_Plus產品之決策中,應考慮下列那些資訊?①A產品之售價②A_Plus產品之售價③分攤給A產品之聯合成本④加工為A_Plus之分離成本 (A)僅②④ (B)僅①②④ (C)僅②③④ (D)①②③④。[110退役四等成會]
③分攤給A產品之聯合成本為沉沒成本,不影響後續是否加工的決策。
【A】12.某公司產銷聯合產品甲及乙,投入聯合成本$180,000可於分離點產出甲及乙合計6,000磅。二種產品均可進一步加工後再出售,但乙在進一步加工過程會耗損(shrinkage)12.5%。若該公司採淨變現價值法(Net Realizable Value Method)分攤聯合成本,分攤給乙的聯合成本為$135,000。資料彙整如下:
|
甲 |
乙 |
分離點每磅售價 |
$108 |
$63 |
再加工成本 |
$60,000 |
$18,000 |
再加工後每磅售價 |
$150 |
$90 |
若該公司採分離點售價法分攤聯合成本,則分攤給乙產品的聯合成本為何? (A)$126,000 (B)$135,000
(C)$140,000 (D)$144,000。[110高考三級成會]
設甲分離點產出6,000-X磅,乙分離點產出X磅
甲相對比例:乙相對比例=($180,000-$135,000):$135,000=0.25:0.75
[$150×(6,000-X)-$60,000]/0.25=[$90×(1-12.5%)X-$18,000]/0.75,X=4,800
甲分離點售價=$108×(6,000-4,800)=$129,600
乙分離點售價=$63×4,800=$302,400
甲聯合成本=$180,000×$129,600/($129,600+$302,400)=$54,000
乙聯合成本=$180,000×$302,400/($129,600+$302,400)=$126,000
【B】13.甲公司生產兩種主要產品K1和K2,兩產品相關資料如下:
產品 |
生產量 |
分離點後額外成本 |
銷售量 |
銷售價格 |
K1 |
12,500 |
$ 10,500 |
12,000 |
$45 |
K2 |
17,500 |
$480,000 |
15,000 |
$80 |
共同製程中的聯合成本總計$530,000,若甲公司採用固定毛利率淨變現價值法,則產品K2需分攤多少聯合成本? (A)$341,100 (B)$248,000 (C)$223,800 (D)$192,000。[110會計師成會]
產品總售價=$45×12,500+$80×17,500=$1,962,500
產品總成本=$10,500+$480,000+$530,000=$1,020,500
利潤率=($1,962,500-$1,020,500)÷$1,962,500=48%
產品K2分攤聯合成本=$80×17,500×(1-48%)-$480,000=$248,000
【B】14.A、B兩項聯產品所分攤之聯合成本,分別為$10,000與$16,000,並可分別依$9,000及$25,000的價格對外銷售。經理人評估是否將A再投入$5,000的成本加工為C,將B再投入$6,000的成本加工為D。C和D產品可分別依$13,000與$30,000的價格對外銷售。試問公司是否應將A、B兩項產品繼續加工? (A)A、B皆應繼續加工 (B)A、B皆不繼續加工 (C)A應繼續加工,B不繼續加工 (D)A不繼續加工,B應繼續加工。[111地方三等成會]
A產品:增額收入$13,000-$9,000=$4,000<增額成本$5,000→不繼續加工
B產品:增額收入$30,000-$25,000=$5,000<增額成本$6,000→不繼續加工
【B】15.甲公司產銷三聯合產品:X、Y及Z。三產品可分別再進一步加工為X1、Y1及Z1。相關資訊如下:①X的售價②X分攤到的聯合成本③Y加工為Y1的分離成本④X1的售價。若甲公司考慮是否將X進一步加工為X1,應考慮之攸關資訊為何? (A)僅②③ (B)僅①④ (C)僅①②④ (D)僅①③④。[111高考三級成會]
攸關資訊:①X售價、④X1售價、可分離成本。
【D】16.某公司於聯產過程中產生甲和乙兩種主產品及副產品丙,分離點後未再加工即可出售。假設該公司採淨變現價值分攤法來分攤聯合成本,且副產品收入係作為主產品聯合成本之減項。該公司銷管費用金額很少,故不予考慮,相關資料如下:
|
主產品甲 |
主產品乙 |
副產品丙 |
合計 |
聯合成本 |
? |
? |
? |
$312,000 |
分離點後銷售價值 |
$240,000 |
$360,000 |
$24,000 |
$624,000 |
生產量 |
60,000 |
100,000 |
10,000 |
170,000 |
銷售量 |
60,000 |
80,000 |
10,000 |
150,000 |
乙產品應分攤之聯合成本為何? (A)$192,000 (B)$187,200 (C)$180,000 (D)$172,800。[111鐵路三級成會]
分攤聯合成本=$312,000-$24,000=$288,000
乙產品分攤聯合成本=$288,000×$360,000/($240,000+$360,000)=$172,800
【B】17.某公司經由共同製程產出甲、乙、丙三種產品,共耗聯合成本$90,000,分離點時相關資訊如下:
|
甲產品 |
乙產品 |
丙產品 |
產出單位數 |
9,100 |
10,400 |
5,200 |
分離點單位售價 |
20 |
10 |
30 |
若該公司根據分離點銷售價值來分攤聯合成本,則下列何者最接近丙產品分攤之金額? (A)$21,176 (B)$31,765 (C)$33,750 (D)$37,058。[111鐵路三級成會]
丙產品分攤=$90,000×[($30×5,200)/($20×9,100+$10×10,400+$30×5,200)]=$31,765
【A】18.關於聯產品成本分攤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分攤聯合成本,有助於提供產品訂價時必要的資訊 (B)使用淨變現價值法,則各項聯產品之間毛利率有可能不同 (C)在評估產品是否要進一步加工之決策時,聯合成本為非攸關資訊 (D)使用分離點銷售價值法,各項聯產品在分離點銷售之毛利率會相同。[112地方三等成會]
(A)聯產品成本分攤之結果,可做為聯產品於分離點後是否繼續加工之依據。
【C】19.丙公司使用單一共同原料生產A、B、C三種聯產品,上個月投入聯合成本共$300,000。有關三種產品的生產與銷售資料如下:
產品 |
產量 |
可分離成本 |
每單位售價 |
A |
20,000 |
$- |
$15.00 |
B |
12,000 |
250,000 |
37.50 |
C |
12,500 |
10,000 |
4.00 |
若丙公司使用固定毛利率淨變現價值法,下列何者為應分攤給C產品的聯合成本? (A)$22,222 (B)$24,000 (C)$25,000 (D)$35,000。[112退役三等成會]
銷售總額=$15×20,000+$37.5×12,000+$4×12,500=$800,000
成本總和=$300,000+$250,000+$10,000=$560,000
成本率=$560,000÷$800,000=0.7
C產品分攤聯合成本=$4×12,500×0.7-$10,000=$25,000
【A】20.甲公司聯合製程產出A、B兩種產品,聯合成本為$48,000。A產品共計5,000單位,接受分攤之聯合成本金額為$31,200。A產品在分離點可用每單位$24出售,亦可額外投入成本$15,000繼續加工,並以每單位$26出售。關於A產品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繼續加工並出售的利潤較少,少$5,000
(B)繼續加工並出售的利潤較多,多$115,000
(C)繼續加工並出售的利潤較少,少$36,200
(D)繼續加工並出售的利潤較多,多$26,200。[112退役四等成會]
分離點出售利潤=$24×5,000-$31,200=$88,800
加工後出售利潤=$26×5,000-$31,200-$15,000=$83,800
(A)繼續加工並出售的利潤少=$88,800-$83,800=$5,000
【A】21.甲公司有聯產品A,其數量為200單位,可選擇在分離點時出售,或選擇繼續加工再投入成本$8,000,最終以每單位$120出售。當繼續加工與否無差異時,下列何者為A產品在分離點的價格?
(A)$80 (B)$90 (C)$105 (D)$120。[112高考三級成會]
繼續加工與否無差異→加工後銷售利益=分離點銷售利益
加工後銷售利益=$120×200-$8,000=$16,000
分離點價格=$16,000÷200=$80
【C】22.A公司生產芝麻相關產品,先將芝麻原料經過一聯合加工過程,聯合成本$1,200,000,在分離點產出芝麻粉與芝麻油二種聯合產品。為因應消費者養生趨勢,A公司考慮是否將此二產品進一步加工為養生概念產品再出售。該公司彙整相關資訊如下:
|
芝麻粉 |
芝麻油 |
生產量(公斤) |
50,000 |
30,000 |
分離點售價 |
每公斤$45 |
每公斤$156 |
分離點後進一步加工售價 |
每公斤$63 |
每公斤$174 |
分離成本 |
$384,000 |
$600,000 |
若A公司採用分離點售價法分攤聯合成本,下列何者正確? (A)芝麻粉與芝麻油皆應進一步加工 (B)芝麻粉與芝麻油皆不應進一步加工 (C)芝麻粉應進一步加工;芝麻油不應進一步加工 (D)芝麻粉不應進一步加工;芝麻油應進一步加工。[113會計師成會]
芝麻粉=($63-$45)×50,000=$900,000>$384,000(有利,應進一步加工)
芝麻油=($174-$156)×30,000=$540,000<$600,000(不利,不應進一步加工)
【綜合題】
【地方三等成會109-2】乙公司為化工產品製造商,某批原料之進貨與初步加工之成本為$50,000,加工後之產出為A產品80公斤與B產品20公斤,每公斤的售價分別為$600與$1,000。其中,A產品可繼續投入$15,000成本,將每2公斤A產品轉換為1罐C產品,一罐售價$2,000;B產品可繼續投入$5,000成本,將每4公斤B產品轉換為1罐D產品,每罐售價$4,400。
試問:(一)試依據A產品與B產品加工與否對損益的影響金額,分別說明乙公司是否應加工A產品、是否應加工B產品?
A產品繼續投入成本,收入增加=$2,000×(80÷2)-$600×80=$32,000
∵利益增加=$32,000-$15,000=$17,000 ∴A產品應繼續加工
B產品繼續投入成本,收入增加=$4,400×(20÷4)-$1,000×20=$2,000
∵利益減少=$5,000-$2,000=$3,000 ∴B產品不應繼續加工
(二)若乙公司依據(一)之結果決定加工與否,且公司之政策為銷售各項產品時有相同之毛利率。試問銷售之毛利率是多少?A產品(或加工為C)與B產品(或加工為D)分別應分攤多少的聯合成本?
總收入=$2,000×(80÷2)+$1,000×20=$100,000
毛利率=($100,000-$50,000-$15,000)÷$100,000=35%
A產品分攤聯合成本=$2,000×(80÷2)×(1-35%)-$15,000=$37,000
B產品分攤聯合成本=$50,000-$37,000=$13,000
【退役三等成會112-3】丙公司製造三種聯產品A、B、C,X3年5月份的聯合成本為$200,000,相關資料如下:
產品 |
分離點後加工成本 |
加工後總售價 |
A |
$32,000 |
$? |
B |
? |
160,000 |
C |
45,000 |
? |
合計 |
? |
$450,000 |
假設正常利潤率為20%,而且按淨變現價值減正常利潤法分攤聯合成本時,產品C應分攤$75,000。
試作:(一)丙公司X3年5月份,產品A應分攤的聯合成本為何?
產品 |
分離點後加工成本 |
分攤聯合成本 |
加工後總售價 |
A |
$32,000 |
③80,000 |
②$140,000 |
B |
⑤83,000 |
④45,000 |
160,000 |
C |
45,000 |
75,000 |
①150,000 |
合計 |
⑥$160,000 |
$200,000 |
$450,000 |
①($45,000+$75,000)÷(1-20%)=$150,000
②$450,000-$160,000-$150,000=$140,000
③$140,000×(1-20%)-$32,000=$80,000
④$200,000-$80,000-$75,000=$45,000
⑤$160,000×(1-20%)-$45,000=$83,000
⑥$32,000+$83,000+$45,000=$160,000
A分攤的聯合成本③=$80,000
(二)丙公司X3年5月份,產品B於分離點後的加工成本為何?
B於分離點後的加工成本⑤=$83,000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