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28-05分步成本制-其他試題

【選擇題】

C01.某公司生產運動用品器材,該公司的產品皆經過兩個生產部門,分別是裁切部門和完工部門。有關裁切部門今年七月的資料:期初在製品的完工程度分別為:直接材料100%(直接材料成本$40,000),加工成本50%(加工成本$60,000);期末在製品的加工成本完工比例為40%,裁切部門的直接材料在部門製程一開始即全部投入。有關完工部門今年七月的資料:直接材料在製程完工90%時才投入,期初在製品加工成本完工比例為80%,加工成本為$28,000,除此之外尚有前部轉入成本$24,000;期末在製品加工成本完工比例為30%

兩部門其他相關資料如下:

 

裁切部門

完工部門

期初在製品單位數

20,000

24,000

本期投入生產單位數

60,000

本期完工轉出單位數

64,000

68,000

期末在製品單位數

20,000

直接材料投入

$48,000

$34,000

加工成本

28,000

68,500

轉出成本

128,000

假設該公司採用先進先出分步成本制度,有關完工部門七月份生產成本報告單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計算至小數點後兩位) (A)前部轉入成本的約當產量為88,000單位 (B)本期完工部門轉出成本總額$211,000 (C)加工成本的約當單位成本為$1.25 (D)前部轉入成本的約當單位成本為$2.38[106地方四等成會]

 

完工部門

前部轉入

直接材料

加工成本

期初在製品

24,000

0

24,000

24,000×(1-80%)=4,800

製成品

68,000-24,000=44,000

期末在製品

20,000

20,000

0

20,000×30%=6,000

約當產量

 

64,000

68,000

54,800

(A)前部轉入約當產量=前部轉出單位數=64,000單位

直接材料約當單位成本=$34,000÷68,000=$0.5

(C)加工成本約當單位成本=$68,500÷54,800=$1.25

(D)前部轉入約當單位成本=$128,000÷64,000=$2

(B)製成品=($28,000+$24,000)+$0.5×24,000+$1.25×4,800+($0.5+$1.25+$2)×44,000=$235,000

※前部轉入視為期初投入;期初在製品為上期投入,不計入前部轉入約當產量。

 

D02.甲公司採用分步成本制,且通常在完工程度60%設置檢查點。若該公司期末在製品存貨之完工程度為80%,則有關正常損壞及非常損壞之會計處理,下列何者正確? (A)正常損壞與非常損壞皆應計入當期完工產品的成本之中 (B)正常損壞與非常損壞的金額皆應於當期費用化 (C)正常損壞應計入當期完工產品的成本,而非常損壞應於當期費用化 (D)正常損壞應由當期完工的產品與期末仍在製的產品共同吸收,而非常損壞的成本則應於當期費用化。[106原民三等成會]

正常損壞的金額,視分攤產品出售與否列入綜合損益表。非常損壞的金額,全部列入綜合損益表中。

 

A03.當產品的材質及生產過程之同質性高時,較適合企業採用之成本制度為下列何種? (A)分步成本制度 (B)分批成本制度 (C)變動成本制度 (D)混合成本制度。[106原民四等成會]

異質性高為分批成本制度。混合成本制又稱作業成本制,直接材料按分批成本制度;加工成本按分步成本制度。

 

D04.某公司生產高單價的雪靴。雪靴經兩個生產部門:製革部門、完工部門;直接材料在生產製程一開始即全部投入。今年十月,製革部門的資料如下:期初在製品的完工程度,分別為:直接材料100%(直接材料成本$6,000)、加工成本40%(加工成本$18,000);期末在製品的加工成本完工比例為40%。有關完工部門的資料如下:期初在製品加工成本完工比例為60%,加工成本為$10,000,除此之外,尚有前部轉入成本$7,000;期末在製品加工成本完工比例為30%。兩部門的其他相關資料如下:

 

製革部門

完工部門

期初在製品單位數

5,000

4,000

本期投入生產單位數

14,000

本期完工轉出單位數

16,000

18,000

期末在製品單位數

2,000

直接材料投入

$18,000

加工成本

32,000

$19,000

轉出成本

50,000

假設該公司採用加權平均分步成本制度,有關完工部門十月份生產成本報告單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計算至小數點後兩位) (A)前部轉入成本的約當產量,為18,600單位 (B)本期待分配成本總額計$79,000 (C)加工成本的約當產量,為16,200單位 (D)前部轉入成本的約當單位成本,為每單位$2.85[106原民四等成會]

前部轉入約當產量=18,000+2,000×100%=20,000

本期待分配成本=$50,000+$7,000+$10,000+$19,000=$86,000

加工成本約當產量=18,000+2,000×30%=18,600

前部轉入約當單位成本=($50,000+$7,000)÷(16,000+4,000)=$2.85

 

D05.甲公司採分步成本制,所有的直接原料均在製程開始時投入,加工成本則於製程中平均發生。該公司9月初在製品80,000單位(完工程度80%),其中直接原料成本為$220,000,加工成本為$480,0009月份投入生產240,000單位,9月底在製品100,000單位(完工程度40%)9月份投入之直接原料成本為$540,000,加工成本為$1,080,000。該公司以加權平均法計算單位成本,試問月底在製品存貨包含之加工成本為何? (A)$195,200 (B)$196,400 (C)$222,800 (D)$240,000[106退役四等成會]

約當產量=80,000+240,000-100,000×(1-40%)=260,000

每單位加工成本=($480,000+$1,080,000)÷260,000=$6

月底在製品存貨包含之加工成本=$6×100,000×40%=$240,000

 

B06.下列那一行業適合採用分步成本制? (A)汽車修理廠 (B)食品加工廠 (C)顧問公司 (D)會計師事務所。[106普考成會]

分步成本制適用行業:大量、連續生產、同質性產品。

 

B07.乙公司採用分步成本制,某月份之生產相關資料如下:

期初在製品

2,000單位(完工程度50%)

本期投入生產

4,000單位

本期完工轉出

5,200單位

期末在製品

400單位(完工程度80%)

公司正常損壞單位數為本期完好產出單位數的2%,檢驗點於完工程度為70%時實施,試計算公司當月份非常損壞單位為若干? (A)256單位 (B)288單位 (C)296單位 (D)328單位。[106會計師成會]

損壞品=2,000+4,000-5,200-400=400單位 (期末在製品已通過檢驗點)

正常損壞品=(400+5,200)×2%=112單位

異常損壞品=400-112=288單位

 

B08.甲公司採用分步成本制,利用先進先出法處理相關生產成本。該公司9月份加工成本相關資料如下:

 

 

完工百分比

 

 

單位數

(加工成本)

 

期初在製品

20,000

20%

 

開工生產

90,000

 

 

期末在製品

8,000

75%

 

期初在製品中所含加工成本

 

 

$263,120

本期投入之加工成本

 

 

5,262,400

總額

 

 

$5,525,520

試問甲公司930日應指派給在製品之加工成本金額為何? (A)$125,580 (B)$303,600 (C)$318,780 (D)$343,200[107地方三等成會]

製成品=20,000+90,000-8,000=102,000單位

加工成本=102,000+8,000×75%-20,000×20%=104,000單位

單位加工成本=$5,262,400÷104,000=$50.6

在製品加工成本=$50.6×8,000×75%=$303,600

 

D09.甲公司採用加權平均分步成本制,資料顯示該公司在十月份共完成了50,000單位產品的生產,並有5,000單位的期末存貨,期末存貨的完工比例為40%。與期初存貨有關的加工成本為$360,000,當月份投入的加工成本為$1,200,000。假設加工成本是在生產過程中平均發生,甲公司的約當單位成本為何? (A)$23.08 (B)$24.00 (C)$28.36 (D)$30.00[107地方四等成會]

約當單位成本=($360,000+$1,200,000)÷(50,000+5,000×40%)=$30

 

A10.在工廠產品流程中,材料的處理係連續經過ABC三個部門,並以此作為成本歸結的目的。試問B部門對A部門轉入的項目,依分步成本制應做何處理? (A)視為當期材料投入 (B)視為期初在製品存貨 (C)視為期初製成品存貨 (D)視為當期加工成本。[107普考成會]

A部門

B部門

C部門

借:在製品-甲部門

  貸:材料

    薪工

    製造費用

借:在製品-乙部門

  貸:在製品-甲部門

    貸項項目

借:製成品

  貸:在製品-乙部門

 

B部門對A部門轉入的項目,視為當期材料投入。

 

C11.下列針對損壞品的敘述,何者正確?①正常損壞係指在有效率作業情況下,預期會發生且已發生的損壞,應作為產品成本入帳,由相關單位加以承擔吸收②非常損壞係指在有效率作業情況下,不預期會發生但卻發生的損壞,應作為期間成本入帳,列為當期損失③在分批成本制下,可追溯到特定訂單的正常損壞由全部產品分攤損壞成本;但非常損壞不論是由一般訂單或特定訂單所產生,皆列為當期費用或損失④在分步成本制下,檢驗點即為損壞品的完工程度,故正常損壞無論於何時發生,皆應由所有生產的產品共同分攤⑤在標準成本制下,公司已透過標準成本的設定將正常損壞吸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③④。[107會計師成會]

③可歸屬於特定訂單,則由特定訂單負擔。④當期末在製品之加工程度≧檢驗點,則由通過檢驗點之完好品及期末在製品負擔。當期末在製品之加工程度<檢驗點,則由通過檢驗點之完好品負擔。

 

B12.丁公司只生產單一產品,產品成本的計算採用先進先出分步成本制,當期的生產資訊如下表所列:

 

數量

直接材料成本

加工成本

期初存貨

5,000

$4,800

$3,120

當期開始投入生產

22,000

$25,000

$56,000

期末存貨

3,000

 

 

所有的直接材料都是在生產過程最初開始時投入,期初存貨的完工比例30%,而期末存貨的完工比例為50%。當期完工轉出的產品其成本應為何?(計算約當單位成本時請四捨五入至小數點後第二位) (A)$91,200 (B)$82,005 (C)$80,570 (D)$71,055[108地方四等成會]

製成品=5,000+22,000-3,000=24,000

約當產量

材料:24,000+3,000-5,000=22,000

加工:24,000+3,000×50%-5,000×30%=24,000

單位成本

材料:$25,000÷22,000=$1.14

加工:$56,000÷24,000=$2.33

完工轉出產品成本=$2.33×5,000×(1-30%)+($1,14+$2.33)×(24,000-$5,000)+$4,800+$3,120=$82,005

 

13.若甲公司採加權平均法之分步成本制,下列為其產品生產工序中最終加工部門之本期數量資料:

期初在製品(1/2完工,含加工成本$34,240)

800單位

前部轉入

3,000單位

損壞品

500單位

期末在製品(1/3完工)

900單位

該部門所有損壞均發生於完工後,正常損壞品單位為完成品單位的10%,以計算約當單位時省略正常損壞品的方式,將正常損壞成本分攤至在製品、完成品與非常損壞品。

B13-1.若本期發生加工成本$143,360,則本期完成品之加工成本為何? (A)$133,200 (B)$144,000 (C)$146,520 (D)$158,400

約當產量=800×1/2+2,000+500+900×1/3=3,200

單位成本=($34,240+$143,360)÷3,200=$55.5

完成品數量=800+3,000-500-900=2,400

非正常損壞品數量=500-2,400×10%=260

期末在製品完工數量=900×1/3=300

完成品成本=$55.5×2,400+$55.5×240×[2,400/(2,400+260+300)]=$144,000

B13-2.承上題,若甲公司採先進先出法之分步成本制,則本期完成品之加工成本為何? (A)$116,160 (B)$123,840 (C)$128,448 (D)$137,280[108退役三等成會]

完工製成品=800×1/2+(3,000-500-900)=2,000

約當產量=800×1/2+2,000+500+900×1/3=3,200

本期生產單位加工成本=$143,360÷3,200=$44.8

本期完成品加工成本=$44.8×2,000+$34,240=$123,840

 

B14.甲公司生產電腦光碟。直接材料在生產結束時投入,某年度8月份資料如下:期初在製品存貨150,000單位(轉入成本100%完工;直接材料0%投入;加工成本90%完工);本期轉入450,000單位;完工並轉出400,000單位;期末在製品存貨200,000單位(轉入成本100%完工;直接材料0%投入;加工成本65%完工)。若採用分步成本制先進先出法,則加工成本約當單位數為何? (A)410,500單位 (B)395,000單位 (C)350,000單位 (D)300,000單位。[108退役四等成會]

 

 

 

約當單位數

 

 

轉入成本

直接原料

加工成本

期初在製品(0%,100%,10%)

150,000

0

150,000

15,000

本期投入且完工(100%,100%,100%)

250,000

250,000

250,000

250,000

期末在製品(100%,0%,65%)

200,000

200,000

0

130,000

合計

600,000

450,000

400,000

395,000

 

A15.某公司採用分步成本制計算產品成本,該公司只生產一種產品。甲材料是在生產過程的最開始時投入,乙材料則是在產品50%完工時投入。該公司的期末存貨有6,000單位,完工比例為30%。期末存貨中所包含的甲材料與乙材料的約當單位數分別為何? (A)甲材料6,000單位;乙材料0單位 (B)甲材料6,000單位;乙材料1,800單位 (C)甲材料1,800單位;乙材料3,000單位 (D)甲材料1,800單位;乙材料6,000單位。[108普考成會]

甲材料6,000單位。乙材料在50%完工時才投入,而完工比例30%,故為0單位。

 

C16.有關分批成本制與分步成本制的差異,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分批成本制適用於產品間沒有差異的產業;分步成本制適用於產品間有其獨特性之產業 (B)分批成本制適用於產品間差異不大,且不是以批次生產的產品;分步成本制適用於具有獨特性且大量生產的產品 (C)分步成本制適用於產品之間無差異的產業;分批成本制適用於產品之間差異大、有其獨特性之產業 (D)分批成本制多適用於製造業;分步成本制多適用於買賣業。[109地方三等成會]

分批成本制:又稱為訂單成本制度,依製造批次計算成本,適用於客製化、異質性產品。如:營造業、傢俱業、印刷業。

分步成本適用於大量、連續生產、同質性產品。如:紡織業、水泥業、飲料業。

 

D17.分步成本制下,計算部門轉出成本時,下列何種狀況將使得採用加權平均法與採用先進先出法的計算結果沒有差異? (A)當期初存貨與期末存貨單位數相同時 (B)當期初存貨與期末存貨,直接材料與加工成本之完工比例相同時 (C)當無期末存貨時 (D)當無期初存貨時。[109地方四等成會]

加權平均法:期初存貨成本加入本期成本中。先進先出法:僅包含本期成本。

當無期初存貨時,兩種方法的計算結果沒有差異。

 

C18.丙公司採用分步成本制,直接材料是在生產開始時投入,而加工成本則在生產過程中平均投入,依據丙公司今年三月份的會計紀錄,期初存貨為零,直接材料的總約當單位數為6,000,加工成本的總約當單位數為4,800,當月份才開始生產並於當月份完工的產品數量為4,000。三月份期末存貨的完工百分比為何? (A)20% (B)30% (C)40% (D)50%[109地方四等成會]

直接材料期末數=6,000-4,000=2,000

期末存貨完工百分比=(4,800-4,000)÷2,000=40%

 

C19.當企業之檢驗點設在完工程度20%時,如某期間之期初在製品完工程度為30%,而期末存貨完工程度為40%,請問下列對正常損壞品成本之分攤方式,何者錯誤? (A)期初在製品不須分攤 (B)本期投入且完成單位須分攤 (C)本期完成單位均須分攤 (D)期末在製品須分攤。[109高考三級成會]

正常損壞品由本期完好品分攤。(A)(C)期初在製品在前期已完成,不須分攤。(B)本期投入且完成單位,須分攤。(D)期末在製品完工程度為40%,已過檢驗點,須分攤。

 

B20.有關分步成本制的加權平均法與先進先出法之比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加權平均法只計算本期會計期間投入的單位成本,可平穩各期單位成本 (B)當期初存貨水準接近0,二者的已完工成本差異也會縮小 (C)在物價上漲時,採用加權平均法使銷貨成本較低 (D)在物價下跌時,採用先進先出法使營業利益較高。[109高考三級成會]

(A)加權平均法單位成本包含期初存貨成本。(C)物價上漲,加權平均法的銷貨成本較高。(D)物價下跌,先進先出法的銷貨成本較高,營業利益較低。

 

B21.甲公司採用加權平均法進行分步成本制。生產過程第一步發生在部門A,其3月份之生產資料如下:

 

材料成本

加工成本

期初在製品

$4,000

$3,000

三月份投入成本

$20,000

$16,000

約當單位成本

完工並轉出次一部門單位數

90,000單位

期末在製品單位數

10,000單位

材料在製程開始時投入,加工成本在製程中均勻投入。期末在製品中加工成本完工程度50%,則期末在製品成本為何? (A)$4,400 (B)$3,400 (C)$2,200 (D)$1,700[109普考成會]

直接材料

約當產量=90,000+10,000=100,000

單位成本=($4,000+$20,000)÷100,000=$0.24

加工成本

約當產量=90,000+10,000×50%=95,000

單位成本=($3,000+$16,000)÷95,000=$0.2

期末在製品成本=$0.24×10,000+$0.2×10,000×50%=$3,400

 

C22.甲公司採用分步成本制度計算產品成本,其第一生產部門三月份之成本資料如下:

 

材料

人工

製造費用

月初在製品

$12,000

$14,160

$4,450

本月開始生產

150,000

120,000

98,750

(1)材料於生產開始時全部投入,人工及製造費用於製造過程中均勻發生。

(2)若採加權平均法,則材料與加工成本之約當產量分別為27,00025,800單位。

(3)若採加權平均法,本月轉入下一生產部門成本為$364,800

(4)若採先進先出法,則人工之單位成本為$4.80

(5)期初在製品之完工程度為40%,無損失單位發生。

試問第一生產部門三月份之期初在製品數量為何? (A)800 (B)1,200 (C)2,000 (D)3,000[109會計師成會]

(2)材料約當產量=完成品+期末在製品=27,000

加工約當產量=完成品+期末在製品×完工比例=25,800

材料約當產量單位成本=($12,000+$150,000)÷27,000=$6

加工約當產量單位成本=($14,160+$120,000+$4,450+$98,750)÷25,800=$9.2

(3)完成品數量=$364,800÷($6+$9.2)=24,000

代入(2),期末在製品數量=3,000,期末完工比例=60%

(4)人工單位成本=$120,000÷(25,800-期初在製品數量×40%)=$4.8,期初在製品數量=2,000

 

A23.甲公司採用先進先出法之分步成本制計算產品單位成本,產品生產過程中,直接原料於製程之初投入80%,製程70%時投入另外20%。加工成本則是在製程中平均投入。假設該公司今年期初有在製品存貨6,000單位,完工程度50%。期初在製品存貨直接原料成本為$102,000,加工成本為$72,000。本期投入生產42,000單位,本期期末在製品有10,800單位,完工程度65%,本期投入直接原料成本為$393,984,加工成本為$239,076。請問本期完工產品之成本為何? (A)$683,400 (B)$671,830 (C)$669,470 (D)$665,030[109鐵路三級成會]

加工成本平均投入:

期初在製品完工程度50%時,直接材料尚需投入20%,加工成本尚需投入50%

期末在製品完工程度65%時,直接材料已投入80%,加工成本已投入65%

直接材料約當產量=6,000×20%+(42,000-10,800)×100%+10,800×80%=41,040

加工成本約當產量=6,000×50%+(42,000-10,800)×100%+10,800×65%=41,220

先進先出法:

直接材料單位成本=$393,984÷41,040=$9.6

加工成本單位成本=$239,076÷41,220=$5.8

完工成本=$102,000+$72,000+$9.6×6,000×20%+$5.8×6,000×50%+($9.6+$5.8)×(42,000-10,800)=$683,400

 

C24.甲公司目前期初存貨的完工進度為75%,期末存貨的完工進度為80%,若其產品的檢驗點設於完工進度為55%(假設各年均一樣),則公司在加權平均法與先進先出法下,對正常損壞品之成本分攤,下列何者正確? (A)加權平均法與先進先出法下,期初存貨與期末存貨均需分攤 (B)加權平均法與先進先出法下,期初存貨需分攤,期末存貨不需分攤 (C)加權平均法下,期初存貨與期末存貨均需分攤,先進先出法下,期初存貨不需分攤,期末存貨需分攤 (D)加權平均法下,期初存貨與期末存貨均不需分攤,先進先出法下,期初存貨需分攤,期末存貨不需分攤。[109鐵路三級成會]

先進先出法,期初存貨已通過檢驗點,損壞皆為本期發生,由本期通過檢驗點之產品分攤。加權平均法,無期初存貨問題。

 

【綜合題】

【地方三等成會106-1】以利雅公司製造夏天服飾,有縫製部門與完成部門,並採用分步成本制下之先進先出法。縫製部門直接材料於生產程序開始時即投入,加工成本於製造過程中平均投入;完成部門直接材料於生產程序完成時始投入,加工成本於製造過程中平均投入。下列為X611月之資訊:

縫製部門的期初在製品,完工40%。期初在製品包含$40,000的直接材料及$60,000的加工成本,縫製部門的期末在製品存貨完工程度是40%

完成部門期初在製品的完工程度80%,期初在製品包含$24,000的前部轉入成本及$28,000的加工成本,完成部門的期末在製品存貨完工程度是30%

此兩部門的其他資料如下表:

 

縫製部門

完成部門

期初在製品單位

20,000

24,000

本期開始製造單位

60,000

 

本期完工且轉出單位

64,000

68,000

期末在製品單位

 

20,000

 

 

 

直接材料成本

 

$34,000

加工成本

 

68,500

轉出成本

$128,000

 

試作:()計算完成部門直接材料、加工成本與轉入成本之約當單位數。

直接材料:24,000+(68,000-24,000)=68,000單位

加工成本:24,000×(1-80%)+(68,000-24,000)+20,000×30%=54,800單位

前部轉入:(68,000-24,000)+20,000=64,000單位

()彙總待分配成本總額,並計算完成部門直接材料、加工成本與轉入成本之約當單位成本。

本期:$128,000+$34,000+$68,500=$230,500

上期$24,000+$28,000=$52,000

待分配成本總額=$230,500+$52,000=$282,500

直接材料:$34,000÷68,000=$0.5

加工成本:$68,500÷54,800=$1.25

前部轉入:$128,000÷64,000=$2

()指派完成部門總成本至完工單位與期末在製品單位。

期初在製品:$52,000+$0.5×24,000+$1.25×24,000×(1-80%)=$70,000

本期投入:($0.5+$1.25+$2)×(68,000-24,000)=$165,000

完工單位:$70,000+$165,000=$235,000

期末在製品:$1.25×20,000×30%+$2×20,000=$47,500

 

【原民三等成會106-2】甲公司為生產文具之廠商,產品成本之計算係採用加權平均分步成本制。在甲公司的製程,原料係於生產程序啟動時全部投入,加工成本於生產過程中均勻投入,檢驗點設置於製程完工80%之時。依過去經驗,正常損壞品為完工良好品之6%。甲公司10月初在製品的完工比例為50%10月底在製品的完工比例則為40%。甲公司10月份生產數量與成本之相關資料如下:

 

數量

直接材料成本

加工成本

期初在製品

3,500

$18,000

$16,500

本期開始生產

28,500

 

 

本期轉至製成品

24,000

 

 

期末在製品

5,000

 

 

本期投入成本

 

$161,200

$216,380

試作:計算10月份轉出之製成品成本、期末在製品成本、非常損壞品損失。

 

直接材料成本

加工成本

期初製成品

24,000

24,000

期末在製品

5,000

5,000×40%=2,000

正常損壞品

24,000×6%=1,440

1,440×80%=1,152

非常損壞品

1,560

1,560×80%=1,248

約當數量

32,000

28,400

直接材料單位成本=($18,000+$161,200)÷32,000=$5.6

加工成本單位成本=($16,500+$216,380)÷28,400=$8.2

正常損壞品=$5.6×1,440+$8.2×1,152=$17,510.4

轉出製成品成本=($5.6+$8.2)×24,000+$17,510.4=$348,710.4

期末在製品成本=$5.6×5,000+$8.2×2,000=$44,400

非常損壞品損失=$5.6×1,560+$8.2×1,248=$18,969.6

 

【原民四等成會107-2】下列為20X18月開心玩具公司組合部門資料,此部門使用加權平均法的分步成本制度。

 

實體單位(玩具)

直接材料

加工成本

期初在製品(81)a

600

$126,400

$405,200

20X18月開始生產

3,000

 

 

20X18月間完成

2,800

 

 

期末在製品(831)b

800

 

 

20X28月投入成本總額

 

$1,021,600

$1,190,800

註:a完工程度:直接材料90%;加工成本40%b完工程度:直接材料60%;加工成本30%。試作:計算直接材料與加工成本之約當單位成本。

約當產量

直接材料=2,800+800×60%=3,280

加工成本=2,800+800×30%=3,040

約當單位成本

直接材料=($126,400+$1,021,600)÷3,280=$350

加工成本=($405,200+$1,190,800)÷3,040=$525

 

【普考成會107-2】乙公司生產產品之正常損壞率為通過檢驗點之完好產品數量之7%1063月份該公司之期初在製品為12,000單位,完工程度70%3月份開始生產150,000單位,產出完好品130,000單位。3月份之期末在製品為15,000單位,完工程度30%3月份之損壞品共17,000單位。

試作:()若乙公司之檢驗點設於完工程度60%時,請計算正常損壞品數量。

期初與期末在製品均非本期完好品。

正常損壞品=(130,000-12,000)×7%=8,260單位

()若乙公司之檢驗點設於完工程度25%時,請計算正常損壞品數量。

期末在製品為本期完好品。

正常損壞品=(130,000-12,000+15,000)×7%=9,310單位

 

【關務三等成會107-3】大臺北公司生產與銷售保溫瓶,產品係經甲、乙、丙三個部門製造完成,該公司採分步成本制度,以先進先出法決定產品成本。甲部門使用之直接原料係於一開始製造即完全投入,而加工成本則於製程中平均發生。該部門20171月初有在製品存貨600單位,完工程度40%,其成本投入狀況如下:直接原料$3,010;直接人工$590;製造費用$8001月份新投入生產4,050單位,投入成本狀況如下:直接原料$20,250;直接人工$12,255;製造費用$19,6081月底有在製品存貨650單位,完工程度50%。試作:(須含計算過程及清楚標出答案)

()甲部門1月份完工產品成本為多少?

分步成本制度,先進先出法

直接原料

加工成本

期初在製品單位數(100%,40%)

600

 

 

本期投入單位數

4,050

 

 

待處理單位數

4,650

 

 

期初在製品單位數(0%,60%)

600

0

360

本期投入單位數

3,400

3,400

3,400

期末在製品單位數(100%,50%)

650

650

325

已處理單位數

4,650

4,050

4,085

單位直接材料成本=$20,250÷4,050=$5

單位加工成本=($12,255+$19,608)÷4,085=$7.8

完工產品成本=($3,010+$590+$800)+$7.8×360+($5+$7.8)×3,400=$50,728

()甲部門1月底在製品存貨成本為多少?

期末在製品存貨成本=$5×650+$7.8×325=$5,785

 

【退役四等成會108-1】甲公司有第一及第二生產部門,平時第一部門生產完會移轉至第二生產部門繼續生產A產品,公司透過加權平均法之分步成本制累積並計算成本,下列為公司第一生產部門(前部門)當期之相關資料:

期初在製品

 

 處理數量

250

 原料完工百分比

90%

 加工成本完工百分比

30%

期初存貨成本

 

 材料成本

425

 加工成本

1,250

 本期開工生產數量

22,600

 本期完工並移轉至次部門數量

22,500

本期生產成本

 

 材料成本

125,000

 加工成本

579,000

期末在製品

 

 處理數量

350

 原料完工百分比

70%

 加工成本完工百分比

60%

在採用加權平均法下,()試計算直接材料及加工成本之約當產量。

直接材料約當產量=22,500+350×0.7=22,745

加工成本約當產量=22,500+350×0.6=22,710

()試計算每一單位約當產量之直接材料成本及加工成本(請四捨五入至小數點後第四位)

每單位直接材料成本=($425+$125,000)÷22,745=$5.5144

每單位加工成本=($1,250+$579,000)÷22,710=$25.5504

()試計算當期移轉至次部門之成本。

($5.5144+$25.5504)×22,500=$698,958

()試計算前部門之期末在製品成本(請四捨五入至整數)

[$5.5144×(350×0.7)]+[$25.5504×(350×0.6)]=$6,717

 

【高考三級管會108-4】某化學公司使用加權平均法的分步成本制,生產過程分為兩部門,生產從熔解部門開始,加工後再轉入混合部門完工。因熔解部門所需的密集熱氣,造成部分產出蒸發流失。直接人工成本和製造費用合併為一個成本要素,稱為加工成本。本月份熔解部門的生產資料如下:

期初在製品單位數

10,000

本期投入生產單位數

45,000

本期轉入下一部門單位數

40,000

期末在製品單位數(100%材料,40%加工成本)

9,000

成本資料

期初在製品

本期投入

材料

$4,375

$11,795

加工成本

2,975

6,181

試作:根據以上資料,計算熔解部門本月份完工轉入混合部門40,000單位之成本及月底在製品之成本。

期初在製品單位數

10,000

本期投入生產單位數

45,000

待處理單位數

55,000

本期轉入混合部門單位數

40,000

期末在製品單位數(100%材料, 40%加工成本)

9,000

蒸發流失單位數

6,000

已處理單位數

55,000

※蒸發流失單位數採用忽略法處理

約當產量

直接材料=40,000+9,000×100%=49,000

加工成本=40,000+9,000×40%=43,600

單位成本

直接材料=($4,375+$11,795)÷49,000=$0.33

加工成本=($2,975+$6,181)÷43,600=$0.21

成本分攤

本期轉入混合部門[($0.33+$0.21)×40,000]

 

$21,600

期末在製品

 

 

直接材料($0.33×9,000×100%)

$2,970

 

加工成本($0.21×9,000×40%)

756

3,726

 

 

$25,326

 

【高考三級管會109-4】仁愛公司有兩個部門,分別為生產與包裝部門。仁愛公司使用加權平均法之分步成本制,在6月時自包裝部門取得下列資料:

期初在製品存貨單位數6,000,完工比例20%

本期開始投入單位數14,000,完工及轉出單位數15,000

期末在製品存貨單位數3,000,完工比例90%

期初在製品成本包含:前部轉入成本$41,000、加工成本$3,200

本期由前部轉入成本:$123,000

本期增加總成本包含:直接材料$117,000、直接製造人工$28,000、製造費用$31,830

加工成本在製程中平均發生,直接材料則是在加工達80%時投入。檢驗點位於加工達70%時,正常損壞是所有通過檢驗的完好產品單位數之10%。所有損壞品之淨處分價值為零。仁愛公司將正常損壞之成本,分攤至完工及移轉單位、期末在製品存貨。

試問:()計算6月包裝部門追蹤之各項活動約當產量(包含:前部轉入成本、直接原料、加工成本,共三類)

 期初在製品(前部100%;材料0%;加工20%)

6,000

 前部轉入

14,000

待處理單位數

20,000

 當期完成及轉出

15,000

 期末在製品(前部100%,材料100%;加工90%)

3,000

 正常損壞品(前部100%,材料0%;加工70%)

1,800

 非常損壞品

200

已處理單位數

20,000

※正常損壞品=[6,000+(15,000-6,000)+3,000]×10%=1,800

轉入成本約當產量=15,000+3,000+1,800+200=20,000

直接材料約當產量=15,000+3,000×100%+1,800×0%+200×0%=18,000

加工成本約當產量=15,000+3,000×90%+1,800×70%+200×70%=19,100

()計算6月包裝部門之全部待追蹤成本總額,以及每約當產量單位成本(包含:前部轉入成本、直接原料、加工成本,共三類)

轉入成本約當單位成本=($41,000+$123,000)÷20,000=$8.2

直接材料約當單位成本=$117,000÷18,000=$6.5

加工成本約當單位成本=($3,200+$28,000+$31,830)÷19,100=$3.3

成本總額=($41,000+$123,000)+$117,000+($3,200+$28,000+$31,830)=$344,030

()計算包裝部門6月分攤至完工及轉出單位、期末在製品存貨、非常損壞的追蹤成本。

當期完成並轉出

 

$270,000

($8.2+$6.5+$3.3)×15,000=$270,000

分攤正當損壞

 

15,765

$18,918×15,000/18,000=$15,765

製成品成本

 

$285,765

 

期末在製品成本

 

 

 

 轉入成本

$24,600

 

$8.2×3,000×100%=$24,600

 直接材料

19,500

 

$6.5×3,000×100%=$19,500

 加工成本

8,910

 

$3.3×3,000×90%=$8,910

 分攤正常損壞

3,153

56,163

18,918×3,000/18,000=$3,153

非常損壞成本

 

 

 

 轉入成本

$1,640

 

$8.2×200×100%=$1,640

 加工成本

462

2,102

$3.3×200×70%=$462

已分配成本合計

 

$344,030

 

※正常損壞品成本=$8.2×1,800+$3.3×1,800×70%=$18,918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會計28-01成本分類-公職試題

會計28-06混合成本制與作業基礎成本制-公職試題

會計28-05分步成本制-公職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