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28-08歸納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公職試題
【選擇題】
【C】01.變動成本法與全部成本法之主要差異為何? (A)對固定行銷成本之會計處理不同 (B)對變動製造費用之會計處理不同 (C)是否將固定製造費用列為期間成本 (D)是否將固定銷管成本列為期間成本。[109地方三等成會]
變動成本法將固定製造費用列為期間成本。全部成本法將固定製造費用列為產品成本,包含在期末存貨中。
【A】02.乙公司生產單一產品,下列為公司營運第一年度的部分營業資訊:
生產單位數 |
100,000 |
出售單位數 |
75,000 |
每單位直接材料 |
$20 |
每單位直接人工 |
$4 |
每單位變動製造費用 |
$1 |
固定製造費用 |
$750,000 |
每單位變動銷售與管理費用 |
$6 |
固定銷售與管理費用 |
$270,000 |
每單位售價為$60,假設沒有價格、效率與支出差異。試問全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之營業利益差異為何? (A)全部成本法較變動成本法營業利益高出$187,500 (B)變動成本法較全部成本法營業利益高出$187,500 (C)全部成本法較變動成本法營業利益高出$375,000 (D)變動成本法較全部成本法營業利益高出$375,000。[109高考三級成會]
全部成本法營業利益=($60-$20-$4-$1-$750,000÷100,000-$6)×75,000=$1,612,500
變動成本法營業利益=($60-$20-$4-$1-$6)×75,000-$750,000=$1,425,000
全部成本法較變動成本法營業利益高出=$1,612,500-$1,425,000=$187,500
【D】03.甲律師事務所有12位合夥律師與10位助理,直接與間接成本依合夥律師與助理的專業人工小時數計算,下列為某年度資訊:
|
預算 |
實際 |
間接成本 |
$270,000 |
$300,000 |
律師年薪(每位) |
$100,000 |
$110,000 |
助理年薪(每位) |
$29,000 |
$30,000 |
專業人工小時數合計 |
50,000直接人工小時 |
60,000直接人工小時 |
實際成本法下,若對某客戶的服務需200個直接人工小時,則該批服務的成本為何? (A)$5,000 (B)$6,960 (C)$7,480 (D)$6,400。[109普考成會]
實際成本=$300,000+$110,000×12+$30,000×10=$1,920,000
服務成本=$1,920,000÷60,000×200=$6,400
【C】04.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在變動成本法(variable costing)下,單位產品成本會受生產數量變動之影響 (B)在變動成本法下,損益表依邊際貢獻基礎編製時,變動銷管成本計入存貨成本中 (C)在全部成本法(absorption costing)下,即使銷售額較上期增加,售價及營業成本不變,營業淨利仍有可能較上期減少 (D)變動成本法可便利企業編製對外損益表。[109會計師成會]
(A)單位變動成本固定。(B)邊際貢獻=銷貨收入-變動成本=銷貨收入-(變動製造成本+變動銷管費用),不計入存貨成本中。(D)綜合損益表僅供對內。
【C】05.甲公司在X1年共銷售12,000單位的產品,每單位平均售價$20、直接材料$4、直接人工$1.60、變動製造費用$0.40、變動銷售成本$2,每年的固定成本有$12,000與銷售活動相關,有$84,000與銷售活動無關,則該公司的邊際貢獻(contribution margin)為何? (A)$60,000 (B)$132,000 (C)$144,000 (D)$156,000。[109會計師成會]
邊際貢獻=($20-$4-$1.6-$0.4-$2)×12,000=$144,000
【D】06.某公司製造商品的產能為2,000單位,當月月初有存貨480單位,當月份生產1,800單位,並以每單位$1,600出售2,100單位,當月固定製造成本為$600,000,每單位變動製造成本為$750,固定行銷費用為$244,000,每單位變動行銷成本為$50,期初存貨的單位成本與當月製造之存貨成本相同,試問全部成本法及變動成本法下之損益兩平銷售數量各為何? (A)全部成本法:120單位;變動成本法:750單位 (B)全部成本法:552單位;變動成本法:992單位 (C)全部成本法:580單位;變動成本法:900單位 (D)全部成本法:608單位;變動成本法:1,055單位。[109鐵路三級成會]
全部成本法 |
單位固定製造成本=$600,000÷2,000=$300 固定製造成本不利差異=$300×(2,000-1,800)=$60,000 ($1,600-$300-$750-$50)×Q-$244,000-$60,000=$0,Q=608單位 |
變動成本法 |
($1600-$750-$50)×Q-$244,000-$600,000=$0,Q=1,055單位 |
【D】07.下列有關「變動成本法」之敘述,何者錯誤? (A)變動成本法忽略長期利潤目標 (B)變動成本法便於成本分析及控制 (C)變動成本法便於管理與考核 (D)變動成本法降低企業舉債能力。[110地方三等成會]
變動成本法:將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列為產品成本,固定製造費用、變動銷管費用、固定銷管費用列為期間成本,便於成本分析及控制,而且隨著產量變動的製造成本,較考慮短期利潤目標。
【D】08.甲公司僱用之專業人工包括15位全職員工與10位工讀生。依專業人工小時數為基礎分攤間接成本。下列為當年度資訊:
|
預算 |
實際 |
年度間接成本 |
$200,000 |
$300,000 |
每位全職員工每小時工資率 |
$30 |
$33 |
每位工讀生每小時工資率 |
$5 |
$6 |
年度專業人工小時數合計 |
50,000直接人工小時 |
60,000直接人工小時 |
某客戶使用1,000個專業人工小時。在正常成本法下,服務該客戶之成本為何? (A)$33,600 (B)$29,800 (C)$39,000 (D)$43,000。[110退役三等成會]
預計分攤率=$200,000÷50,000=$4
服務成本=($4+$33+$6)×1,000=$43,000
【C】09.甲公司X8年度的固定製造費用為$12,000,正常產能水準為2,000單位,實際產量為1,500單位,銷售量為1,200單位,期初存貨為0。該公司採用全部(歸納)成本法,固定製造費用分攤率係根據正常產能水準計算而得,假設甲公司的實際產量與正常產能的差異屬於重大差異。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全部成本法下固定製造費用包含在期末存貨中的金額為$1,800 (B)變動成本法下的營業淨利比全部成本法下的營業淨利少$1,800 (C)全部成本法下,固定製造費用計入損益表的總金額為$7,200 (D)變動成本法下的固定製造費用計入損益表的總金額為$12,000。[110普考成會]
預計單位固定製造費用=$12,000÷2,000=$6
製造費用數量差異=$6×(2,000-1,500)=$3,000
固定製造費用總金額=$6×1,200+$3,000=$10,200
【A】10.穩康公司產品單位成本資料如下:直接材料$50,直接人工$40,變動製造費用$70,固定製造費用$80,變動銷售及管理費用$35,固定銷售及管理費用$65,在全部成本法(full costing)及變動成本法(variable costing)下存貨的單位成本分別為何? (A)全部成本法下存貨的單位成本$240;變動成本法下存貨的單位成本$160 (B)全部成本法下存貨的單位成本$320;變動成本法下存貨的單位成本$160 (C)全部成本法下存貨的單位成本$240;變動成本法下存貨的單位成本$195 (D)全部成本法下存貨的單位成本$320;變動成本法下存貨的單位成本$195。[110會計師成會]
全部成本法=$50+$40+$70+$80=$240
變動成本法=$50+$40+$70=$160
【C】11.甲公司生產面板,目前採用全部成本法,各年度成本結構及售價皆一致,其他相關資料如下:
|
X2年 |
X3年 |
生產單位 |
60,000 |
55,000 |
銷售單位 |
56,000 |
57,000 |
淨利 |
$68,000 |
$76,000 |
若甲公司改採變動成本法,X2年淨利為$56,000,下列何者為X3年變動成本法下之淨利? (A)$70,000 (B)$72,000 (C)$82,000 (D)$88,000。[111地方三等成會]
全部成本法淨利-變動成本法淨利=(產量-銷量)×單位固定製造費用
X2年:$68,000-$56,000=(60,000-56,000)×單位固定製造費用
單位固定製造費用=$3
X3年:$76,000-變動成本法淨利=(55,000-57,000)×$3
變動成本法淨利=$82,000
【C】12.下列何種情況,較可能使全部(歸納)成本法和變動成本法之間的營業淨利差異縮小?①大部分製程都是採用以量計酬的外包②實施及時存貨策略③製造費用大部分為固定 (A)僅① (B)僅② (C)僅①② (D)①②③。[111地方四等成會]
歸納成本法淨利-變動成本法淨利
=(期末存貨-期初存貨)×單位固定製造費用
=(產量-銷量)×單位固定製造費用
①採用外包,使製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一致
②實施及時存貨策略,零庫存是最極致境界
③製造費用大部分為固定製造費用
C
②可使營業淨利差異縮小
【C】13.乙公司使用直接人工小時作為預計製造費用分攤的基礎。今年年初預計全年的製造費用金額為$299,130;年底實際發生的直接人工小時數為17,400小時,今年度製造費用多分攤金額為$13,850,全年實際發生的製造費用金額為$294,130。試問該公司年度製造費用分攤率為何?
(A)$16.90 (B)$17.19 (C)$17.70 (D)$18.22。[111高考三級成會]
製造費用分攤率=($294,130+$13,850)÷17,400=$17.7
【B】14.下表為某公司按甲法與乙法所求得之存貨資料:甲法乙法期初存貨$130,000$160,000期末存貨$118,000$145,000下列何者最有可能為該公司選擇之存貨成本計價方法? (A)甲法為全部成本法,乙法為變動成本法 (B)甲法為變動成本法,乙法為全部成本法 (C)甲法為全部成本法,乙法為超變動成本法(throughput
costing;super-variable
costing) (D)甲法為變動成本法,乙法為超變動成本法(throughput
costing;super-variable
costing)。[111高考三級成會]
全部成本法產品成本包含固定製造費用,變動成本法則無。
乙法之期初存貨和期末存貨均多於甲法。
甲法為變動成本法,乙法為全部成本法。
【D】15.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變動成本法(variable
costing)符合國際會計標準 (B)在變動成本法下,變動銷售費用計入存貨成本 (C)在變動成本法下,製造費用分攤不需採預計分攤程序 (D)全部成本法(absorption
costing)之淨利計算受到當期存貨單位數量變動的影響。[111會計師成會]
(B)變動成本法,將變動銷售費用列為期間成本。
(C)在變動成本法下,製造費用分攤需採預計分攤程序。
(D)全部成本法之淨利受銷量及產量變動的影響。
【A】16.若甲產品之製造成本皆為變動成本,總銷管費用中半數為固定成本,半數為變動成本。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當產量>銷量時,變動成本法淨利=全部成本法淨利 (B)當產量全部成本法淨利 (C)當產量>銷量時,變動成本法淨利>全部成本法淨利 (D)當產量=銷量時,變動成本法淨利<全部成本法淨利。[111鐵路三級成會]
製造成本皆為變動成本,表示無固定製造費用,二法淨利皆相等。
【A】17.甲公司採用實際成本制度,X1年期初存貨為$0,生產量為1,000單位,銷售量為800單位。生產成本相關資訊為:直接材料$40,000,直接人工$25,000,變動製造費用$10,000,固定製造費用$80,000,變動銷管費用$8,000,固定銷管費用$5,000。下列何者為全部成本法及變動成本法下存貨的單位成本? (A)全部成本法:$155;變動成本法:$75 (B)全部成本法:$175;變動成本法:$75
(C)全部成本法:$155;變動成本法:$83
(D)全部成本法:$175;變動成本法:$83。[112退役三等成會]
全部成本法之單位成本=($40,000+$25,000+$10,000+$80,000)÷1,000=$155
變動成本法之單位成本=($40,000+$25,000+$10,000)÷1,00=$75
【C】18.依變動成本法求得之淨利為$50,000,期初存貨為2,000件,期末存貨為2,100件。當固定製造費用分攤率為每件$10時,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下列何者為歸納成本法所求得之淨利?
(A)$45,000 (B)$49,000 (C)$51,000 (D)$55,000。[112退役三等成會]
期末存貨>期初存貨 → 歸納成本法淨利>變動成本法淨利
差異數=$10×(2,100-2,000)=$1,000
歸納成本法淨利=$50,000+$1,000=$51,000
【B】19.甲公司進行製造費用之差異分析後發現以下的結果:可控制(彈性預算)差異$6,000(不利),變動製造費用效率差異$25,000(不利),固定製造費用支出差異(spending
variance)$10,000(有利),製造費用總差異$36,000(不利)。下列何者為變動製造費用支出差異?
(A)$19,000(有利) (B)$9,000(有利)
(C)$6,000(有利) (D)$0。[112退役四等成會]
$6,000(不利)=$25,000(不利)+$10,000(有利)+變動製造費用支出差異
變動製造費用支出差異=$9,000(有利)
【C】20.採用正常成本法計算產品成本時,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直接原料之計算採用實際價格乘實際使用量 (B)直接人工之計算採用實際價格乘實際使用量 (C)間接成本之計算採用預計動因數乘預計分攤率 (D)間接成本之計算採用實際動因數乘預計分攤率。[112高考三級成會]
(C)間接成本=實際投入量×預計成本率
【C】21.關於變動成本法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適用於短期決策 (B)可協助利潤規劃 (C)主要用於外部財務報表之編製 (D)可降低管理人員透過生產數量操縱盈餘。[112高考三級成會]
變動成本法,僅供對內使用,主要用於內部財務報表之編製。
【D】22.甲公司生產辦公設備,每單位製造成本:直接原料$170,直接人工$120,製造費用$430。若進行成本習性分析,則每單位製造成本中60%為變動成本,40%為固定成本。訂價政策係採全部成本加成50%。乙銀行在全國有許多分行據點,打算在未來數年逐漸汰換目前據點之辦公設備。甲公司短期內尚有剩餘產能,欲爭取乙銀行之長期訂單時,下列何者為最可能之售價? (A)每單位$432
(B)每單位$648
(C)每單位$720
(D)每單位$1,080。[112普考成會]
最可能之售價=($170+$120+$430)×(1+50%)=$1,080
【B】23.有關全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全部成本法又稱為直接成本法,變動成本法又稱為歸納成本法 (B)變動成本法將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計入產品成本中 (C)全部成本法將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行銷管理費用等計入產品成本中 (D)依照變動成本法編製的財務報表主要為提供給企業外部使用者。[113會計師成會]
(A)全部成本法又稱為歸納成本法,變動成本法又稱為直接成本法。
(C)全部成本法將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固定製造費用等計入產品成本中。
(D)依照變動成本法編製的財務報表主要為提供給企業內部使用者。
【B】24.下列那種情形,變動成本法(variable
costing)的淨利會比全部成本法(full costing)的淨利高? (A)生產量80,000單位而銷售量75,000單位 (B)生產量78,000單位而銷售量82,000單位 (C)生產量85,000單位而銷售量85,000單位 (D)產品售價不變。[113會計師成會]
全部成本法之淨利+期初存貨固定製造費用-期末存貨固定製造費用=變動成本法之淨利
(A)全部成本法淨利+期初存貨0單位固定製造費用-期末存貨5,000單位固定製造費用=變動成本法淨利(減少)
(B)全部成本法淨利+期初存貨4,000單位固定製造費用-期末存貨0單位固定製造費用=變動成本法淨利(增加)
(C)全部成本法淨利+期初存貨0單位固定製造費用-期末存貨0單位固定製造費用=變動成本法淨利(不變)
【B】25.A公司於X1年開始營業,生產與銷售甲產品,每單位變動成本$100,每單位固定製造費用$50,期末有1,000單位存貨。A公司採歸納成本法(absorption
costing),當年度淨利$500,000。若其他條件不變下,A公司改採變動成本法(variable
costing),計算淨利? (A)$550,000 (B)$450,000 (C)$500,000 (D)$600,000。[113會計師成會]
歸納成本法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固定製造費用
變動成本法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
變動成本法淨利=$500,000-$50×1,000=$450,000
【綜合題】
【關務三等成會110-3】針對下列各項成本制度的敘述,判斷各項敘述是否錯誤?並針對錯誤的項目提出正確的說明。
(一)有關正常成本制度(Normal Costing)的敘述,係指直接成本以預算費率追溯,間接成本以實際費率分攤。
錯誤。直接成本採實際費率分攤,間接成本以預算費率追溯。
(二)作業成本制度(Operating Costing)可適用於皮鞋廠、罐頭食品廠、家電用品製造商、水泥廠。
分步成本制適用於大量、連續生產、同質性產品,如:水泥業、紡織業、飲料業。
(三)有關分步成本制與分批成本制的差異,分步成本制適用於產品之間差異大、有其獨特性之產業;分批成本制適用於產品之間無差異的產業。
分步成本制適用於產品間無差異之產業(大量、連續生產、同質性產品),如:紡織業、水泥業、飲料業。
分批成本制適用於產品間差異大、有獨特性之產業(客製化、異質性產品),如:營造業、傢俱業、印刷業。
【地方三等成會112-2】甲公司使用產出成本法(throughput costing)作為損益表編製的基礎。其在2023年預計及實際生產為10,000單位,銷售數量為9,600單位,每單位售價為$72,單位產出貢獻(throughput margin
per unit)為$62。公司當年度成本資料如下:
直接材料(每單位) |
$? |
轉換成本: |
|
直接人工 |
30,000 |
變動製造費用 |
70,000 |
固定製造費用 |
250,000 |
銷售及管理費用: |
|
變動(每單位) |
4 |
固定 |
11,600 |
試作:在歸納成本法及變動成本法下,甲公司在2023年分別有多少費用認列在當期損益表中?
每單位材料成本=$72-$62=$10
歸納成本法 |
單位存貨成本=$10+($30,000+$70,000+$250,000)÷10,000=$45 列在當期損益之費用=($45+$4)×9,600+$11,600=$482,000 |
變動成本法 |
單位存貨成本=$10+($30,000+$70,000)÷10,000=$20 列在當期損益之費用=($20+$4)×9,600+$250,000+$11,600=$492,000 |
會計師成會112-2】A公司為半導體供應鏈中的一環,專門生產某單一產品,其各項成本資料如下:
變動製造成本:每單位$30
固定製造費用:每年$1,000,000,000
正常產能:50,000,000單位
無期初與期末在製品存貨
X1年度生產50,000,000單位,出售80%,每單位售價$60。X2年度生產48,000,000單位,出售52,000,000單位,每單位售價與X1年度相同。固定製造費用以產量作為分攤基礎,若有產生生產數量差異(production-volume variance)者,請直接調整銷貨成本,其它可能的差異數字逕行忽略不計。
試作(不考慮所得稅):(一)以全部成本法編製X1年度與X2年度綜合損益表。
X1年銷貨收入= $60×50,000,000×80%=$2,400,000,000
X2年銷貨收入= $60×52,000,000=$3,120,000,000
單位固定製造費用=$1,000,000,000÷50,000,000=$20
單位成本=$30+$20=$50
X1年生產數量差異=$20×(50,000,000-50,000,000)=$0
X2年生產數量差異=$20×(50,000,000-48,000,000)=$40,000,000(不利)
X1年銷貨成本=$50×50,000,000×80%+$0=$2,000,000,000
X2年銷貨成本=$50×52,000,000+$40,000,000=$2,640,000,000
|
X1年度 |
X2年度 |
銷貨收入 |
$2,400,000,000 |
$3,120,000,000 |
銷貨成本 |
2,000,000,000 |
2,640,000,000 |
銷貨毛利 |
$4,000,000 |
$480,000,000 |
營業費用 |
0 |
0 |
營業利益 |
$4,000,000 |
$480,000,000 |
(二)以變動成本法編製X1年度與X2年度綜合損益表。
X1年變動成本=$30×50,000,000×80%=$1,200,000,000
X2年變動成本=$30×52,000,000=$1,560,000,000
|
X1年度 |
X2年度 |
銷貨收入 |
$2,400,000,000 |
$3,120,000,000 |
變動成本 |
1,200,000,000 |
1,560,000,000 |
邊際貢獻 |
$1,200,000,000 |
$1,560,000,000 |
固定成本 |
1,000,000,000 |
1,000,000,000 |
營業利益 |
$200,000,000 |
$560,000,000 |
【會計師成會113-2】A公司生產一種精密設備並以正常成本法計算產品的生產成本,該設備必須經過兩個階段生產:裝配與測試。A公司今年並無期初存貨,A公司獲得一筆8,000件的訂單,A公司的預計製造費用分攤率在「裝配」階段是根據使用的直接原料成本計算,在「測試」階段則是根據直接人工小時計算。有關預計製造費用分攤率相關的資料如下(直接人工每一小時實際薪資率較預計薪資率高$5):
|
裝配 |
測試 |
預計製造費用 |
$2,000,000 |
$1,000,000 |
預計直接原料成本 |
$4,000,000 |
$100,000 |
預計直接人工小時 |
400,000 |
200,000 |
預計直接人工成本 |
$6,000,000 |
$3,000,000 |
實際生產流程資料如下:
|
裝配 |
測試 |
實際直接原料成本 |
$4,400,000 |
$96,000 |
實際直接人工成本 |
$6,200,000 |
$3,150,000 |
實際製造費用 |
$2,400,000 |
$950,000 |
試作:(成本計算,四捨五入取至小數點第二位)
(一) 計算生產此8,000件訂單的總成本與單位成本。
預計製造費用分攤率=$2,000,000÷$4,000,000=0.5 已分攤製造費用=$4,400,000×0.5=$2,200,000 成本=$4,400,000+$6,200,000+$2,200,000=$12,800,000 |
|
測試部門 |
預計製造費用分攤率=$1,000,000÷200,000=$5 實際直接人工工資率=$3,000,000÷200,000+$5=$20 實際直接人工小時=$3,150,000÷$20=157,500 已分攤製造費用=$5×157,500 =$787,500 成本=$96,000+$3,150,000+$787,500=$4,033,500 |
總成本=$12,800,000+$4,033,500=$16,833,500
單位成本=$16,833,500÷8,000=$2,104.19
(二)計算兩個階段製造費用多(少)分攤的金額。
裝配部門製造費用少分攤=$2,400,000-$2,200,000=$200,000
測試部門製造費用少分攤=$950,000-$787,500=$162,500
兩個階段製造費用少分攤=$200,000+$162,500=$362,500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