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28-06混合成本制與作業基礎成本制-公營試題

【選擇題】

B01.作業率(Activity rates)由下列哪項因素決定? (A)將每個作業池的實際成本除以該池的實際活動基數 (B)將每個作業池的預算成本除以該池的估計活動基數 (C)將每個作業池的實際成本除以該池的估計活動基數 (D)將每個作業池的預算成本除以該池的實際活動基數。[113臺鐵成會]

作業基礎成本制的執行順序:①建立作業成本庫 ②選擇作業成本分攤基礎 ③計算作業分攤率 ④計算產品成本總額。

 

D02.下列哪一項是銀行使用ABC作業成本制的原因? (A)確定向客戶收取所提供服務的費用 (B)確定服務品質 (C)確定所提供服務的獲利能力 (D)確定收費金額及所提供服務的獲利能力。[113臺鐵成會]

ABC作業成本制之重點,是將間接成本詳加區分,使分攤更合理化;而精確、合理的成本資訊,可以協助企業進行其他重要的管理決策。

ABC作業成本制之績效衡量,強調品質、顧客滿意度及生產力之成本。

 

B03.作業基礎成本制可降低成本扭曲最主要的原因是 (A)建立及使用多個成本庫 (B)強調成本分攤之因果關係 (C)建立及使用多個成本分攤基礎 (D)降低不同產品間之生產差異性。[113臺鐵成會]

最主要原因:解決產品成本交相貼補(花生醬成本制)之情形。

※花生醬成本制(peanut-butter costing):統一將資源成本廣泛平均分攤到成本對象上,實際上個別產品或服務使用資源的方式並不一樣,會導致產品成本不準確。

 

【綜合題】

【臺酒成會108-2】「作業基礎成本制」(Activity Based Costing ABC)由管理會計學學者KaplanCooper等的倡導與推動,掀起了成本及管理會計的變革。請依序回答下列問題:

()何謂「作業基礎成本制」?

1.意義:將生產活動劃分成若干作業,以每一項作業中心為彙集製造費用之成本庫(Cost Pool),並依成本動因(Cost Driver),將作業成本歸屬至成本標的。

2.執行順序:建立作業成本庫→選擇作業成本分攤基礎→計算作業分攤率→計算產品成本總額

3.優點:

提高產品成本之歸屬性,使成本計算更正確。

②使成本與決策方案間更具攸關性,可作更正確之決策。

③各項作業資訊,有利於管理者評估各項作業之績效及合理性,俾採必要措施,加強成本控制。

④最主要原因:解決產品成本交相貼補(花生醬成本制)之情形。

()淡水化工公司生產紡織工業用化學品-精鍊滲透劑及皂洗劑,在傳統成本制度下,以直接人工小時作為分攤基礎來分攤間接成本,現評估使用作業基礎成本制度。相關作業活動與成本資訊如下:

作業活動

成本動因

精鍊滲透劑

皂洗劑

預計全年間接成本

整備

整備次數

42

18

$30,000

機器維修

維修小時

48小時

36小時

42,000

 

直接人工小時

1,680小時

720小時

 

請問:在傳統成本制度下,精鍊滲透劑應分攤的總間接成本為何?

總間接成本=($30,000+$42,000)×1,680/(1,680+720)=$50,400

()承上題,若使用作業基礎成本制度,皂洗劑應分攤的總間接成本為何?

總間接成本=($30,000×18/(42+18)+$42,000×36/(48+36)=$27,000

 

【臺酒成會109-2】寶島公司20X9年全年度預計直接人工時數為30,000小時、機器時數為45,000小時及預計製造費用總額為$135,000,包含監工成本$45,000(成本動因為直接人工小時)與電力成本$90,000(成本動因為機器小時)。寶島公司現有一張訂單,依直接人工小時分攤製造費用時,製造費用成本為$6,075;若改採作業基礎成本制分攤製造費用時,分攤之製造費用將減少$450。請回答下列問題:

()寶島公司此一訂單若依直接人工小時分攤製造費用,分攤率為何?耗用多少機器小時?

傳統成本制

直接人工小時分攤率=$135,000÷30,000=$4.5

機器小時分攤率=$135,000÷45,000=$3

直接人工小時=$6,075÷$4.5=1,350小時

作業基礎成本制

監工:$45,000÷30,000=$1.5

電力:$90,000÷45,000=$2

設機器分攤製造費用X

$6,075-($1.5×1,350)-X-$450=$3,600-XX=$3,600

機器小時=$3,600÷$2=1,800小時

()作業基礎成本對產品成本計價的修正,對於作業管理有何意義?

作業基礎成本對產品成本計價較正確,可提供合理的訂價資訊。

()何謂作業基礎管理?何謂價值工程?

1.作業基礎管理:探討作業量與產品成本之間的關係。

2.價值工程:管理人員將所有作業區分為附加價值及無附加價值之作業

(1)附加價值作業:能增加產品價值的作業,如完善的售後服務。

(2)無附加價值作業:如存貨的儲存及移動。

 

【台糖成會112-1】咖啡館於今年採用時間導向的作業基礎成本制度(time-driven ABC),在該制度下,咖啡館對服務生進行訪視及觀察,得到主要三個活動的單位時間(商品解說及結帳:10分鐘;飲品製作:4分鐘;甜點製作:6分鐘)。今年1月該咖啡館所產生之間接成本(服務生薪資與行政費用等)$1,000,000,服務生的實質產能為2,000,000分鐘,其他之相關資料如下:

作業別

作業數量

成本動因

商品解說及結帳

10,000

客人數量

飲品製作

8,000

飲品單數

甜點製作

1,500

甜點單數

試作:請列計算過程,否則不予計分

(1)計算每分鐘之單位成本?

每分鐘單位成本=$1,000,000÷2,000,000=$0.5

(2)計算今年1月飲品及甜點製作之成本動因率(cost-driver rate)

飲品製作成本動因率=$0.5×4=$2(每杯)

甜點製作成本動因率=$0.5×6=$3(每個)

 

【台糖成會112-2鳳山公司從事大、中、小三種規格之齒輪生產,其製程分成三個作業部門,每個作業部門為一個成本庫,相關生產資料及成本如下:

材料檢驗及處理

機器加工

包裝出貨

作業部門成本

$150,000

$240,000

$10,000

大齒輪

100()

200(機器小時)

20(包裝工時)

中齒輪

500()

800(機器小時)

50(包裝工時)

小齒輪

400()

600(機器小時)

30(包裝工時)

又本期各型齒輪直接材料投入如下:

生產數量

直接材料投入成本

大齒輪

500

$20,000

中齒輪

3,000

$115,000

小齒輪

10,000

$39,000

鳳山公司採用作業基礎制成本法,期初期末並無在製品庫存,試問:

(1)各型齒輪產品其應分攤之間接成本為?

大齒輪

材料檢驗及處理:$150,000×100/(100+500+400)=$15,000

機器加工:$240,000×200/(200+800+600)=$30,000

包裝出貨:$10,000×20/(20+50+30)=$2,000

應分攤間接成本=$15,000+$30,000+$2,000=$47,000

中齒輪

材料檢驗及處理=$150,000×500/(100+500+400)=$75,000

機器加工:$240,000×800/(200+800+600)=$120,000

包裝出貨:$10,000×50/(20+50+30)=$5,000

應分攤間接成本=$75,000+$120,000+$5,000=$200,000

小齒輪

材料檢驗及處理=$150,000×400/(100+500+400)=$60,000

機器加工:$240,000×600/(200+800+600)=$90,000

包裝出貨:$10,000×30/(20+50+30)=$3,000

應分攤間接成本=$60,000+$90,000+$3,000=$153,000

(2)各型齒輪單位製造成本為?

大齒輪單位製造成本=($20,000+$47,000)÷500=$134

中齒輪單位製造成本=($115,000+$200,000)÷3,000=$105

小齒輪單位製造成本=($39,000+$153,000)÷10,000=$19.2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會計28-01成本分類-公職試題

會計28-06混合成本制與作業基礎成本制-公職試題

會計28-05分步成本制-公職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