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28-07標準成本制-公職試題
【選擇題】
【B】01.甲公司採用標準成本制,若某月份之實際生產單位較預計生產單位少10%,但實際人工小時比實際產出單位所允許的標準人工小時多10%。假設每單位標準直接人工小時為3小時,標準工資率為每小時$30,直接人工效率差異為$8,100(不利),則該月份預計生產單位為何?
(A)900 (B)1,000 (C)1,100 (D)1,200。[109地方三等成會]
設預計生產單位Q,實際生產單位0.9Q
$30×[3-3×(1+10%)]×0.9Q=效率差異$8,100(不利),Q=1,000單位
【C】02.甲公司採用標準成本制,X7年製造費用三項差異分析中,顯示不利費用差異(spending
variance)及不利能量差異(volume variance)。甲公司原先根據正常產能計算製造費用標準,正常產能為理想產能的85%,現若改以100%理想產能做為分攤基礎,則對不利費用差異及能量差異有何影響? (A)費用差異增加,能量差異減少 (B)費用差異增加,能量差異增加 (C)費用差異不變,能量差異增加 (D)費用差異減少,能量差異不變。[109地方四等成會]
實際製造費用=實際固定製造費用+實際變動製造費用
費用差異=實際製造費用-(標準固定製造費用+標準變動製造費用分攤率×實際產能)
能量差異=標準固定製造費用-標準變動製造費用分攤率×標準產能
正常(標準)產能增加,僅會影響能量差異增加。
【B】03.甲公司以每磅成本$12購入12,000磅原料時,產生不利價格差異$9,000。若公司在購入時認列價格差異,則應借記原料為何?
(A)$126,000 (B)$135,000 (C)$144,000 (D)$153,000。[109地方四等成會]
借記原料=$12×12,000-$9,000=$135,000
【A】04.丁公司以85%的作業水準(以直接人工小時為衡量基礎)來編製未來一年的彈性預算,相關資料如下:直接人工為29,750小時,變動製造費用$148,750,每一直接人工小時的總製造費用分攤率$20。丁公司在分攤製造費用時乃是以90%的作業水準作為分攤基礎,生產一單位產品標準直接人工時數為4小時。丁公司X7年共投入了33,300小時生產8,200單位產品。丁公司的製造費用效率差異為下列何者?
(A)$2,500(不利) (B)$6,500(不利)
(C)$10,500(有利) (D)$10,500(不利)。[109普考成會]
變動製造費用預計分攤率=$148,750÷29,750=$5
製造費用效率差異=$5×(4×8,200-33,300)=-$2,500(不利)
【D】05.甲公司生產電腦椅,今年第一季及第二季的銷售預測分別為15,000張及20,000張,去年底倉庫還有電腦椅3,000張未售出,該公司每一季底均要保持下一季銷售預測量的20%為存貨數量,則該公司今年第一季要生產幾張電腦椅?
(A)13,000張 (B)14,000張 (C)15,000張
(D)16,000張。[109普考成會]
3,000+預計生產量-15,000=20,000×20%,預計生產量=16,000張
【C】06.下列有關標準成本制之敘述,何者錯誤? (A)自動化生產將減低分析人工效率差異在成本控制上的功能 (B)自動化生產將增加分析製造費用差異在成本控制上的功能 (C)標準成本制度是設定在整廠的基礎上,故無法使用作業基礎成本制 (D)標準成本設定時,標準之難易度應設定在「有挑戰性,但可達成」的基礎上。[109會計師成會]
標準成本制可以使用作業基礎成本制。
【A】07.甲公司採用標準成本制,以機器小時為製造費用分攤基礎。若某月份之實際產出單位較預算少10%,且實際機器小時數比預算多5%時,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變動製造費用效率差異不利,固定製造費用生產數量差異不利 (B)變動製造費用效率差異不利,固定製造費用生產數量差異有利 (C)變動製造費用效率差異有利,固定製造費用生產數量差異有利 (D)變動製造費用效率差異有利,固定製造費用生產數量差異不利。[109會計師成會]
實際產量比預計少10%,不利。實際機器小時數比預計多5%,不利。
【D】08.甲公司採用標準成本制度,以直接人工小時作為製造費用分攤基礎。若某月份之實際產出較預算少15%,實際人工小時比預計多10%,請判斷對變動製造費用效率差異與固定製造費用生產數量差異(production-volume
variance)是否有利或不利? (A)(甲) (B)(乙) (C)(丙) (D)(丁)。[109鐵路三級成會]
|
變動製造費用效率差異 |
固定製造費用生產數量差異 |
(甲) |
有利 |
有利 |
(乙) |
有利 |
不利 |
(丙) |
不利 |
有利 |
(丁) |
不利 |
不利 |
實際產出較預算少15%,表示產能未有效利用,使生產數量差異為不利。實際人工小時比預計多10%,表示工作效率差,使效率差異為不利。
【C】09.甲公司標準工資率每小時$5,X8年3月份發生人工效率有利差異$250,工資率不利差異$200,實際發生直接人工小時數2,000小時,試問每小時實際工資率為何? (A)$4.8 (B)$4.9 (C)$5.1 (D)$5.2。[110地方三等成會]
工資率不利差異=(實際工資率-$5)×2,000=$200
【A】10.甲公司X5年5月份,部分差異資料如下:原料價格差異=($8-$5)×2,500=$7,500(不利),原料數量差異=(2,500-2,900)×$5=$2,000(有利)。管理當局發現,採購部張經理在未與生產部王經理確認原料等級前,逕行訂購較高等級之原料;生產部維持原有生產效率,但因為使用較高等級之原料,導致實際原料用量比標準用量少400單位。張經理以及王經理應負責的差異分別為下列何者? (A)張經理應負責的差異為$5,500(不利),王經理應負責的差異為$0 (B)張經理應負責的差異為$5,500(不利),王經理應負責的差異為$2,000(有利) (C)張經理應負責的差異為$0,王經理應負責的差異為$5,500(不利) (D)張經理應負責的差異為$2,000(有利),王經理應負責的差異為$7,500(不利)。[110地方四等成會]
張經理應負責的差異=$7,500(不利)-$2,000(有利)=$5,500(不利)
王經理應負責的差異=$0
【B】11.甲公司生產某項產品的實際工資率為$100,本年度實際人工小時數為8,000小時,產生效率差異$98,000(有利),工資率差異為$16,000(不利),則標準人工小時數為何? (A)8,000小時 (B)9,000小時 (C)10,000小時 (D)11,000小時。[110退役三等成會]
($100-預計工資率)×8,000=$16,000,預計工資率=$98
$98×(8,000-標準人工小時)=$(98,000),標準人工小時=9,000
【A】12.乙公司使用標準成本制,2月份某產品之直接人工使用情形如下:實際工資率每小時$120,標準工資率每小時$125,實際生產量下之標準人工小時為530小時,實際生產量下之實際人工小時為550小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人工工資率差異為$2,750(有利),人工效率差異為$2,500(不利) (B)人工工資率差異為$2,750(不利),人工效率差異為$2,500(不利) (C)人工工資率差異為$2,750(有利),人工效率差異為$2,500(有利) (D)人工工資率差異為$2,750(不利),人工效率差異為$2,500(有利)。[110退役四等成會]
人工工資率差異=($120-$125)×550=$(2,750)(有利)
人工效率差異=$125×(550-530)=$2,500(不利)
【B】13.A公司本月的直接原料呈現有利的價格差異,請問下列何者為可能原因?①採購經理的議價能力佳②採購經理大量購買原料③採購經理改用高品質的直接原料④直接原料市場供不應求⑤預算直接原料購買價格設定太高 (A)僅①②④ (B)僅①②⑤ (C)僅①③⑤ (D)僅②③④。[110高考三級成會]
①議價能力佳,採購價格<標準價格,有利。②大量購買原料,可壓低價格,有利。③高品質,高價格,可能會高於標準價格,不利。④供不應求,價格可能會高於標準價格,不利。⑤預算價格高,採購價格<標準價格,有利。
14.甲公司採用標準成本制度,該公司根據直接材料耗用之磅數分攤製造費用,預計每年生產120,000單位。公司生產一單位之標準成本如下:
直接材料 |
0.5磅,每磅$20 |
直接人工 |
0.8小時,每小時$30 |
製造費用: |
|
變動 |
每磅$10 |
固定 |
每磅$6 |
某月份實際資料如下:
實際生產9,000單位
直接材料購買與耗用4,250磅,每磅$22
直接人工7,000小時,每小時$32
總製造費用(含變動與固定)$74,000
【A】14-1.試問該月份之直接人工效率差異為何? (A)$6,000有利 (B)$6,000不利 (C)$30,000有利 (D)$30,000不利。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30×(9,000×0.8-7,000)=$6,000(有利)
【B】14-2.承上題,試問該月份總製造費用支出差異(Spending Variance)為何? (A)$1,000有利 (B)$1,500不利 (C)$2,000有利 (D)$4,500有利。[110高考三級成會]
每月標準固定製造費用=$6×0.5×(120,000÷12)=$30,000
每月實際變動成本=$74,000-$30,000=$44,000
總製造費用支出差異=$44,000-$10×4,250=$1,500(不利)
【A】15.甲公司生產11,000單位,每單位標準人工為4小時,每小時標準工資為$3,實際工時46,000小時,每小時實際工資$3.2,下列何者為直接人工之效率差異? (A)不利差異$6,000 (B)不利差異$6,400 (C)有利差異$6,000 (D)有利差異$6,400。[111地方三等成會]
標準工時=4×11,000=44,000
效率差異=$3×(46,000-44,000)=$6,000(不利)
【D】16.甲工廠採用標準成本制度與差異先記法,如期末差異使用比例分攤法處理,下列何者為進料價格差異應結轉之帳戶? (A)製成品存貨及銷貨成本 (B)在製品存貨及製成品存貨 (C)在製品存貨、製成品存貨及銷貨成本 (D)原料存貨、在製品存貨、製成品存貨及銷貨成本。[111地方三等成會]
依據一般公認會計原則,應將成本差異結轉存貨(原料存貨、在製品存貨及製成品存貨)及銷貨成本。
【D】17.甲公司生產汽車剎車零件,其會計經理發現公司的產品責任理賠款不斷提高,因此與資料分析顧問建立決策樹模型,以判斷剎車零件製成品是否存在安全問題。在進行決策樹模型的交叉驗證(cross-validation)時,可使用下列何種樣本比對不同決策樹模型的預測結果? (A)僅使用已知性能安全之新製成品樣本 (B)僅使用已知性能不安全之新製成品樣本 (C)使用未知性能安全與不安全之新製成品樣本 (D)使用已知性能安全與不安全之新製成品樣本。[111地方三等成會]
交叉驗證,是常用的精度測試方法,先在訓練集做分析,再用驗證集做後續的確認及驗證。目的是為了得到可靠穩定的模型。
【B】18.精密公司目前正在評估一項新產品製程,相關資料如下:
1.每年的銷售單位數等於生產單位數
2.新產品第1年的售價為$10,以後每年售價調漲$2
3.精密公司有4條生產線,每年每條生產線的整備成本為$5,500
4.每年每條生產線可以製造3,000個新產品
5.每年每條生產線的直接成本為$11,000
6.每年每條生產線的間接成本為$6,200
7.新產品的單位運送成本為$2
8.新產品的單位客戶服務成本為$1
9.新產品第1年投入發展成本$8,000,並預期未來三年將持續投入相同的金額
精密公司第1年新產品營業利益(損失)為多少? (A)($6,800) (B)($14,800) (C)$5,200 (D)$29,200。[111會計師成會]
營業損失=[($5,500+$11,000+$6,200)×4+($2+$1)×3,000×4+$8,000]-$10×3,000×4=$14,800
【A】19.甲公司20X1年1月份預計損益表資料如下:
銷貨收入(60,000單位) |
$60,000 |
銷貨成本(固定生產成本$10,000) |
40,000 |
銷貨毛利 |
$20,000 |
營業費用(皆變動費用) |
10,000 |
淨利 |
$10,000 |
該公司實行改善式預算制度(Kaizen budgeting),預算目標是變動生產成本每月持續改進降低1%,營業費用每月持續改進降低2%,若生產量與銷貨量皆不變,則20X1年3月份的淨利為何? (A)$10,993 (B)$9,993 (C)$11,192 (D)$10,500。[111會計師成會]
變動生產成本=$40,000-$10,000=$30,000
淨利=$60,000-[$30,000×(1-1%)×(1-1%)+$10,000]-$10,000×(1-2%)×(1-2%)=$10,993
【B】20.下列原因中何者最可能產生不利的人工效率差異? (A)人工技術熟練 (B)原料規格改變 (C)機器定期適當維修 (D)原訂效率標準太過寬鬆。[111鐵路三級成會]
人工效率差異(LEV)=(實際工時-標準工時)×標準工資率
原料規格改變,可能影響實際工時,而產生不利的人工效率差異。
【A】21.甲公司標準直接人工工資率為每小時$25,允許投入1個直接人工小時而生產2單位的產品。若當期實際生產600單位的產品,實際工資率為每小時$28,直接人工效率差異為$250(有利),則直接人工的工資率差異為何?
(A)$870不利
(B)$930不利
(C)$3,570不利 (D)$3,630不利。[111鐵路三級成會]
實際工時=($25×600/2-$250)÷$25=290
工資率差異=($28-$25)×290=$870(不利)
【B】22.甲公司生產銅箔基板,採標準成本制,3月份預計生產300單位。購入化工原料6,000公斤,實際生產250單位,所允許的標準用量為5,400公斤,實際用量5,800公斤,其標準單價與實際單價分別為$30及$27。有關3月份之原料成本差異分析,下列何者正確? (A)數量差異為不利$10,800
(B)數量差異為不利$12,000
(C)購料價格差異為有利$16,200
(D)用料價格差異為有利$18,000。[112地方三等成會]
數量差異=標準價格×(實際用量-標準用量)=$30×(5,800-5,400)=$12,000(不利)
購料價格差異=(實際價格-標準價格)×實際購量=($27-$30)×6,000=-$18,000(有利)
用料價格差異=(實際價格-標準價格)×實際用量=($27-$30)×5,800=-$17,400(有利)
【A】23.甲公司生產10,000單位,投入製造費用總計$240,000,標準機器小時為29,700小時,實際機器小時為30,000小時。固定製造費用之預算為$57,600,固定製造費用之用款差異(spending
variance)為不利$3,150,若變動製造費用每機器小時之預計分攤率為$6,下列何者為變動製造費用用款差異?
(A)$750有利
(B)$750不利
(C)$1,050有利 (D)$1,050不利。[112地方三等成會]
實際固定製造費用=$57,600+$3,150=$60,750
實際變動製造費用=$240,000-$60,750=$179,250
預計變動製造費用=$6×30,000=$180,000
變動製造費用用款差異=$180,000-$179,250=$750
(有利)
【C】24.有關成本抑減可能之方法,下列何者錯誤? (A)簡化製造流程 (B)提升製造效率 (C)增加產品功能 (D)減少無附加價值之活動。[112地方三等成會]
成本抑減的方法:工作方法的改進、產品設計及品質的改良、價值分析法、全面質量控制、最經濟採購、線性規劃等。
(C)增加產品功能,會增加成本。
【B】25.甲公司採用標準成本制度,7月份實際直接人工工資率為每小時$20,標準直接人工工時為2,000小時,該公司記錄直接人工成本及其相關差異之分錄如下:在製品$36,000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4,200直接人工效率差異1,800應付工資$42,000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在製品成本係以實際成本入帳 (B)標準直接人工工資率為每小時$18
(C)直接人工成本總差異$6,000為有利差異 (D)實際投入之直接人工小時為1,800小時。[112退役四等成會]
(D)實際直接人工工時=$42,000÷$20=2,100小時
(B)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20-標準直接人工工資率)×2,100=$4,200,標準直接人工工資率=$18
(A)在製品成本係以標準成本入帳
$18×2,000=$36,000
(C)直接人工成本總差異$6,000為不利差異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2,100-2,000)×$18=$1,800
【D】26.有關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之計算公式,下列何者正確? (A)標準工資率×(實際工時-實際產量下之標準工時) (B)實際工資率×(實際工時-實際產量下之標準工時) (C)標準工時×(實際工資率-標準工資率) (D)實際工時×(實際工資率-標準工資率)。[112普考成會]
(A)直接人工效率差異=標準工資率×(實際工時-實際產量下之標準工時)
(D)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實際工時×(實際工資率-標準工資率)
【A】27.丁公司原料每磅實際單價$8,標準單價$10。若產品的原料實際使用量大於標準使用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原料數量差異為不利,原料價格差異為有利 (B)原料數量差異為有利,原料價格差異為有利 (C)原料數量差異為有利,原料價格差異為不利 (D)原料數量差異為不利,原料價格差異為不利。[112普考成會]
實際用量>標準用量,數量差異為不利
實際價格$8<標準價格$10,價格差異為有利
【C】28.甲公司本月份進行直接人工成本差異分析,總共實際發生薪資$252,000,不利之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36,000,有利之直接人工效率差異$24,000,下列何者不會呈現在期中各項差異之分錄中? (A)借記:在製品$240,000
(B)借記: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36,000
(C)借記:直接人工效率差異$24,000
(D)貸記:應付薪資$252,000。[112普考成會]
借:在製品 $240,000
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 36,000 (不利)
貸:應付薪資 $252,000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 24,000 (有利)
【D】29.A公司採標準成本制度,製造費用之各項差異於期末直接結轉至銷貨成本,20X1年製造費用結帳分錄如下:
變動製造費用效率差異 |
60,000 |
|
固定製造費用支出差異 |
30,000 |
|
變動製造費用支出差異 |
|
40,000 |
固定製造費用能量差異 |
|
20,000 |
銷貨成本 |
|
30,000 |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總製造費用支出差異$10,000(有利) (B)變動製造費用彈性預算差異$20,000(不利) (C)製造費用總差異$30,000(不利) (D)20X1年的正常(預算)產能的作業水準大於實際生產量所允許之標準作業水準。[112會計師成會]
(A)總製造費用支出差異=$40,000-$30,000=$10,000(不利)
(B)變動製造費用彈性預算差異=$60,000-$40,000=$20,000(有利)
(C)製造費用總差異=($60,000+$30,000)-($40,000+$20,000)=$30,000(有利)
【D】30.A公司實行標準成本制度,8月份生產4,000單位產品,實際直接人工成本總計$162,000,實際投入直接人工小時為18,000小時,直接人工成本總差異$2,000(不利),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18,000(有利),計算每單位產品應投入之標準時數? (A)6.25小時 (B)5小時 (C)0.625小時 (D)4小時。[113會計師成會]
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實際工時×(實際工資率-標準工資率)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標準工資率×(實際工時-標準工時)
實際單位工時=18,000÷4,000=4.5
實際工資率=$162,000÷18,000=$9
(標準工資率-$9)×18,000=$18,000,標準工資率=$10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10×(18,000-標準工時)=$2,000,標準工時=17,800
單位標準時數=17,800÷4,000=4.45小時
※若直接人工成本總差異$20,000(不利)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10×(18,000-標準工時)=$20,000,標準工時=16,000
單位標準時數=16,000÷4,000=4小時
【綜合題】
【普考成會109-2】桃園公司採標準成本制度,該公司產品之單位標準成本為$40。X6年期末存貨及相關財務資料如下:
購料價格差異(有利) |
$5,000 |
製造費用支出差異(不利) |
$1,000 |
原料數量差異(不利) |
5,000 |
製造費用能量差異(有利) |
3,000 |
人工工資率差異(不利) |
6,500 |
製造費用效率差異(不利) |
3,000 |
人工效率差異(不利) |
8,000 |
|
|
該公司X6年度共銷售10,000單位產品,每單位售價$50,營業費用為$50,000。該公司採直接沖銷法,將成本差異直接結轉銷貨成本。
試作︰(一)桃園公司X6年有關成本差異之結轉分錄(提示︰採一個分錄之統整方式)。
借:購料價格差異 $ 5,000
製造費用能量差異 3,000
銷貨成本 15,500
貸:原料數量差異 $5,000
人工工資率差異 6,500
人工效率差異 8,000
製造費用支出差異 1,000
製造費用效率差異 3,000
(二)X6年實際銷貨成本為多少?
實際銷貨成本=$40×10,000+$15,500=$415,500
【退役四等成會110-1】仁愛公司製造美術用雕像,雕像的尺寸與使用的資源均相同。2021年直接材料與直接製造人工的標準數量,標準價格與標準單位成本如下:
|
標準數量 |
標準價格 |
直接材料 |
16磅 |
每磅$14 |
直接製造人工 |
3.8小時 |
每小時$30 |
在2021年,實際產出並出售數量為6,000單位。實際直接材料耗用成本為$1,312,000,係以購買單價每磅$16.4,共80,000磅計算而得。直接製造人工實際耗用20,000小時,每小時費率$33,實際直接製造人工成本合計$660,000。無期初存貨與期末存貨。
試作:計算直接材料之價格與效率差異以及直接製造人工之價格與效率差異?
直接材料 |
價格差異=$1,312,000-$14×80,000=$192,000(不利) 效率差異=$14×(80,000-16×6,000)=$224,000(有利) |
直接製造人工 |
價格差異=($33-$30)×20,000=$60,000(不利) 效率差異=$30×(20,000-3.8×6,000)=$84,000(有利) |
【地方四等成會111-3】今日公司製造紀念性琉璃,琉璃尺寸與使用的資源均相同。20X2年直接材料與直接製造人工的每單位標準用量、標準價格如下:
|
單位標準用量 |
標準價格 |
直接材料 |
16磅 |
每磅$18 |
直接製造人工 |
3小時 |
每小時$32 |
在20X2年,實際產出數量為7,000單位。實際耗用直接製造人工22,500小時,每小時實際費率$33.5,故實際直接製造人工成本合計$753,750;實際直接材料成本為$2,040,000,係以實際購買單價每磅$20,共102,000磅實際耗用量計算而得。假設無期初存貨與期末存貨。
試作:計算直接材料之價格與效率差異以及直接製造人工之價格與效率差異。
直接材料 |
標準用量=16×7,000=112,000磅 價格差異=($20-$18)×102,000=$204,000(不利) 效率差異=$20×(102,000-112,000)=-$180,000(有利) |
直接製造人工 |
標準工時=3×7,000=21,000小時 價格差異=($33.5-$32)×22,500=$33,750(不利) 效率差異=$32×(22,500-21,000)=$48,000(不利) |
【普考成會111-1】台北公司生產馬克杯,每一單位製成品設立直接材料與直接人工標準為:
直接材料:10磅,每磅$4.50
直接人工:1小時,每小時$15
2022年3月計畫生產製成品10,000單位;而實際生產9,700單位,實際結果為:
直接材料:耗用99,000磅
直接人工:9,600小時,直接人工成本為$148,800
假設無期初直接材料或製成品存貨。
本月直接材料購入100,000磅,總成本$465,000。投入價格差異在進貨時分離,投入效率差異在耗用材料時分離。
試作:(一)計算2022年3月直接材料與直接人工之價格與效率差異。
直接材料價格差異=($4.65-$4.5)×100,000=$15,000(不利)
直接材料效率差異=$4.5×(99,000-9,700×10)=$9,000(不利)
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148,800-$15×9,600=$4,800(不利)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15×(9,600-9,700×1)=-$1,500(有利)
(二)編製第(一)小題的差異之日記簿分錄。
借:直接材料 $450,000
借:在製品 $436,500
直接材料效率差異 9,000
貸:直接材料 $445,500
借:薪 工$148,800
貸:應付薪工$148,800
借:在製品 $145,500
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 4,800
貸:薪 工 $148,800
【高考三級成會112-1】甲公司採用標準成本制,專門生產某一類型電動汽車零組件產品,甲公司標準成本單所列每一個產品的標準成本如下:
直接材料:W原料5磅@$200 |
$1,000 |
直接人工:每小時$200,每件1小時 |
$200 |
製造費用:每小時預計分攤率 |
$500 |
若甲公司的標準產能為40,000小時,其固定製造費用與變動製造費用的標準成本為3:2。五月份製成品35,000件,無在製品,其所投入成本為:
直接材料:W原料180,000磅 |
@$190 |
直接人工:38,000小時 |
@$210 |
製造費用:固定製造費用$12,500,000,變動製造費用$8,500,000 |
根據上述資料,試作以下各種差異分析(必須標示有利或不利):
(一)直接材料的價格差異(price variance)。
價格差異=($190-$200)×180,000=-$1,800,000(有利)
(二)直接人工的工資率差異(labor rate variance)與效率差異(efficiency variance)。
工資率差異=($210-$200)×38,000=$380,000(不利)
效率差異=$200×(38,000-1×35,000)=$600,000(不利)
(三)製造費用的支出差異(spending variance)與效率差異(efficiency variance)。
實際製造費用=$12,500,000+$8,500,000=$21,000,000
每小時固定製造費用=$500×3/(3+2)=$300
每小時變動製造費用=$500×2/(3+2)=$200
支出差異=$21,000,000-($300×40,000+$200×38,000)=$1,400,000(不利)
效率差異=$300×40,000-$200×38,000=$600,000(不利)
【會計師成會113-1】A公司標準成本單所列每一件產品的標準成本如下:
直接原料:K原料3磅@$300 |
$900 |
直接人工:每小時$200,每件1小時 |
$200 |
製造費用:每一直接人工小時預計分攤率 |
$100 |
若A公司預計全年度投入的產能水準(denominator capacity)為240,000直接人工小時,其固定製造費用與變動製造費用預計分攤率比例為2:3,八月份產出製成品19,000件,無期初與期末在製品,其在八月份所投入成本:
直接原料:K原料55,000磅@$280
直接人工:19,500小時@$220
製造費用:固定製造費用$800,000,變動製造費用$1,200,000
試作:(必須列示計算過程及註明有利或不利差異,否則不予計分)
(一)直接原料的數量及直接人工的效率差異。
直接材料數量差異=($900×19,000)-($300×55,000)=$600,000(有利)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200×(19,000-19,500)=-$100,000(不利)
(二)變動製造費用的效率差異與固定製造費用生產數量差異(production-volume variance)。
變動製造費用分攤率=$100×3/5=$60/直接人工小時
固定製造費用分攤率=$100×2/5=$40/直接人工小時
預計每月投入=240,000÷12=20,000直接人工小時
變動製造費用效率差異=$60×(19,000-$19,500)=-$30,000(不利)
固定製造費用生產數量差異=$40×(19,000-20,000)=-$40,000(不利)
留言
張貼留言